榆中推“粮改饲”扶贫:村民鼓了钱包 绿了荒地
2017年,榆中县被列为甘肃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的22个县区之一,该县将粮改饲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实产业精准扶贫。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9月30日电 (杜萍 艾庆龙)趁着最近几天天气晴好,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咸水村村民李守录抓紧将地里的玉米草收割后,就近送到了村上的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自打村上有了养殖场,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守录就将家里的地大部分改种饲草,从刚开始20多亩地,到现在达到了34亩,“这些地除了自家的,还有乡邻们不种的撂荒地。”这些年,随着种植数量的增加,李守录的收入也逐年增长,今年他还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合同,加上年底分红每亩地收入能达到1500元,多增收700元左右,年底收入近5万元。
图为榆中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饲草青贮池。 艾庆龙 摄
国庆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大山里的榆中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公路傍边的养殖场里,一辆辆满载全株玉米的青贮饲草车排成长龙,农民们在轰隆隆的铡草机声里,大声的聊着今年的收成。
榆中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山区乡镇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小杂粮、豆类、马铃薯、胡麻等。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一边是缺少优质饲草,一边是种粮食难增收,这成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最大瓶颈。”榆中县农林局党组副书记魏小军说。
图为铡草机正在粉碎饲草。 艾庆龙 摄
2017年,榆中县被列为甘肃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的22个县区之一,该县农林局将粮改饲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实产业精准扶贫。
据魏小军介绍,该模式就是要求实施粮改饲项目的单位要链接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并与其签订《精准链接帮带协议》,通过相关特色产业发展、吸纳务工、产中技术指导、收购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帮带贫困户稳定增收。尤其对贫困户种植的青贮玉米等饲草要优先收购,且每公斤要高于市场价格0.05元左右,每个企业(合作社)收贮贫困户玉米秸秆的吨数至少要占到总收贮任务的10%。“让企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而带动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据了解,今年榆中县种植饲草22万多亩,预计产量将达到8.4万吨。为帮扶贫困户,政府投入近400万元,共有35家企业参与,受益种植户达3000多户。“通过政策上的扶持,不仅保护了环境,同时也让饲草种植户有了一定的收入。同时既带动了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起到了一个对建档立卡扶贫户带动促进作用。”魏小军表示。
榆中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国庆介绍说,从2014年合作社建立到现在,全镇有三分之二的土地种植了饲草。“为提高村民们种植饲草积极性,合作社还为每亩地补贴60元种子钱,现在满山的撂荒地都变绿了。”
李守录说,种植饲草还有一个显见的好处就是省时省力。以往掰了玉米,秸秆差不多就烧掉了。“青贮玉米是整株粉碎当饲料的,不浪费资源也不污染环境,人们现在都乐意种呢。”
甘草店镇党委书记魏立荣说,明年该镇计划种植玉米2万亩,除了供应当地牛羊养殖企业外,还与周边县区的大型牧场签订饲草订单,大力发展饲草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魏小军表示,粮改饲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榆中县北部山区的土地流转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该县探索的“订单收购饲草—草食畜养殖—粪便—有机肥加工—订单销售有机肥”等诸多具有循环发展模式的生态畜牧业,将力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让所有的农民都参与进来,共同增收致富。”(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