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处处飘着别样年味

17.02.2015  12:00

  春节在即,年味愈浓。2月16日,也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榆中处处飘着特别的“”香味。记者走进农家小院,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而烧猪头、煮猪肉、蒸“碗子”则是榆中县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味”。

  蒸“碗子”过大年

  2月16日,太阳暖暖的,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王建斌一家人也正在忙着烧猪肉,做“碗子”。“碗子”是榆中一带过年的一绝,蒸熟的各类“碗子”,来客人时只要一加热便可享用了,既方便又美味。“糟肉”、“肘子”、“冬果肉”……王建斌如数家珍,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各种“年货”。

  位于县城的某熟食加工店前也排满了前来购买“碗子”的顾客,老板李师傅笑着对记者说:“这几天忙啊,从腊月开始,我这儿订做‘碗子’的顾客源源不断,说明大伙的生活都好了”!同时,记者又走访了榆中县连搭乡、金崖镇,每户家中灶台上飘着浓浓年味,蒸“碗子”的习俗沿袭了一辈又一辈。

  新春“酿皮

  2月12日,像往常一样,家住北关村的王生茂前往文成路购买“李氏酿皮。”不同的是,店门口已经挤满了好多客人。“过年了,大鱼大肉吃油腻了,大伙都喜欢吃这家的酿皮换换口味,这也算是我们榆中的一大特色吧”!王生茂说。王生茂是土生土长的榆中人,48岁的他几十年来一直最喜欢吃榆中县的酿皮子。过年了,他还经常购买这里的酿皮分送给亲朋好友,如今他的亲朋好友也经常光顾这里。

  卖酿皮的中年老板姓李,榆中县金崖镇人。榆中县金崖镇素来就有做酿皮的传统,而他母亲就是个做酿皮的高手。一团白面在其母亲巧手制作下,几个小时就变成了可口的酿皮。而家乡的酿皮也似乎成了李师傅和很多榆中人心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年货。

  李师傅加工酿皮采用的是农村的老法子,使用蓬灰和食用碱不放任何添加剂,所以人们更喜欢吃这里的酿皮。他的酿皮还走进过超市和榆中各大酒店,“下一步我打算将加工过程透明,让顾客清楚看到酿皮的整个加工过程,使我们榆中金崖镇这项传统名小吃得到传播”,李师傅说。

  “小年”打蛋糕

  “白白的面粉,黄黄的蛋,做成蛋糕嘴里甜……”一首榆中本地儿时的童谣,勾起许多榆中人对家乡年味的回忆。

  农村人做“蛋糕”不叫做,叫打“蛋糕”,图的就是一个实惠、讲究,农民劳动的成果天然面粉、鸡蛋、胡麻油、沙糖等便可可劲地造。

  2月11日,农历腊月的“小年”,榆中县县城和各村镇充斥着浓浓的蛋糕味,开着新买的农用车,拉着做蛋糕的面粉和鸡蛋,三角城乡周前村村民韩成武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些年家里种菜生活条件好了,过年了,孩子想吃啥我们就给做点啥,大人孩子都乐呵”!

  如今,蛋糕在榆中县城的一些家庭里也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年味。而现在的人们,为了图方便,有时也会在一些老字号的蛋糕店里购买蛋糕,无论怎样人们吃蛋糕的心态没变,人们吃蛋糕时的新年喜气寓意也没变。

  锣鼓喧天闹社火

  连日来,榆中县部分乡镇村组正在加紧排练社火表演,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春节、元宵节的社火表演上大显身手。

  2月15日,榆中县小康营乡翟家湾村陈家坡社篮球广场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彩旗队、太平鼓队、舞龙队、钱鞭队、狮子队等轮番上阵演练,喜迎新年的热情掩盖了隆冬的寒冷。

  “看我们这排练架势,上有六旬老人,下有十来岁的小孩,这些日子每天都排练四个小时,今年的社火肯定比往年更加红火、热闹!”社火队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元旦以来,榆中县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展现出了新年新气象。

  今年,榆中县提早准备,成立了社火工作领导小组,提前谋划社火表演内容,从1月底开始启动社火排练工作,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庄稼人开始装扮游演“耍社火”。

  据了解,该村的社火具有悠久的历史,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表演吸引了附近几个村的群众前来观看。全村目前参加社火表演的有250余人,主要以学生和农村青年人为主,还有部分老年人,表演的内容主要有太平鼓、舞龙、舞狮、跑旱船、毛驴、钱鞭子等节目。今年正月初六左右,他们将派人员进城参加社火表演,向城区人民拜年,展示当代农村百姓的新风采,争取在2015年春节、元宵节为全县人民送上丰富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