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双联故事:群众的贴心人

19.08.2014  17:00

  张家寺村新建的沿路公厕与垃圾台

  走进马坡乡张家寺村街道,映入眼帘的是新砌的红砖墙壁、规划整齐的绿化带,没有了以前斑驳的土墙、泥泞的道路,整个主街道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村里人都说,自从张大宝来了以后我们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这是自开天辟地以来一次大的改变。”说到这里的变化,年过七旬的王希文兴奋地说。说起这些变化,村里人也都会响当当的说出张大宝的名字,说他热心勤快,是村里的常客。短短几个月下来,他赢得了村里百姓的尊敬,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大宝觉得村里靓了很开心。

  马坡乡张家寺村位于榆中县马啣山北麓山脚,是榆中县较为偏僻的村庄,同时也是马坡乡的贫困村。由于山大沟深,土地多为坡地,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居住多为人畜混居,粪堆、草堆、垃圾堆成了这里出了名的“三堆”; 村道低洼不平,一到雨季,更是泥泞不堪,出行困难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发改委、榆中县政府办的干部多次深入张家寺村调研,把张家寺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和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联扶工作的有利抓手,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对村里公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进行整治。

  张大宝是张家寺村的包村干部,他下定决心要借“双联”好机会让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我们主要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小型能用的地方可以建个小广场,能腾出大些的地方的话我们就建个大广场。再就是村里的巷道里有粪堆、草堆的我们要挪走,柴草要定点放着,把这些地方腾出来就是要种树,做绿化带,这样村里环境也好了,亮化也就好了。公园初步计划建两个,规划效果图都出来了。腾完以后村民的地头也就通了,微耕机也就能用上了,干农活就轻松了。

  说干就干,张大宝带领张家寺村的村民按照规划图一步步开始整顿,先后整理硬化街道延伸巷道5.8公里,整理沿路墙体800米,完成渠系配套3.5公里;村主干道绿化栽植树苗650棵;维修改造社教泉和田家泉两个水利工程;建起了村文化广场、村级农技培训大厅和老年人活动室;新修垃圾台14个,公厕4所。

  建起了公厕与垃圾台,张大宝与村里群众商议后拆除了每家门外零散的厕所,大家也都很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倒进垃圾台,村里再也没有到处都是垃圾堆的“农村形象”。

  张大宝说:“为了争取资金,我们积极联系联扶单位申请项目,再就是投工投劳,这里民情民风非常好,村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动员的时候群众积极性比较高,我们也没有强行的组织。

  从整顿一开始,张大宝并没有唱口号,而是跟群众一起实实在在的干活。

  “拿起铁锨就干活,一出手就报砖头,不怕脏不怕累。”村民说张大宝基本每天都跟大家在一起干活,连中午吃的都带着,就从来没打算“逛一圈就走”。有时候看着张大宝啃着自己带的干饼子,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我们都会想,你一个外人都为我们干这么多,毕竟这是为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怎么能不积极配合。

  张大宝说,村里的经济收入就是冷凉型蔬菜、中药材种植,还有就是打工,离兰州近,也方便。本来是2015年脱贫的,现在联扶单位包村以后,乡上也抓得比较紧,现在计划提前一年脱贫,在2013年的基础上三年之内人均收入翻一番,三年建一个小城镇,他给村上承诺五年达到小康。

  “把基础建设抓这么紧,用土话说就是靠山吃山。主要就是接近马啣山,这个地方夏天气候特别好,我们准备在村里发展农家乐,搞养生这一块的,这能为群众谋得长远的利益。”说起这些,张大宝感觉就是一种享受,他说自己就这个爱好,能真正给群众做点实事。

  村民都说:“他真的是一成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官,是我们这里的焦裕禄。

  村民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对张大宝这名包村干部的怜爱之情,而张大宝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和群众打成了一片,用自己的勤劳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张宏 张俊霞)

  来源:榆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