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新动能 焕发新活力——榆中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县域经济纪实

06.08.2017  04:52

  原标题:集聚新动能 焕发新活力——榆中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县域经济纪实

  今年1至6月,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榆中县GDP跑出同比增长7.6%的“中高速”,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98亿元,增速42.38%。

  榆中何以交出了这样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单”?记者调查发现,这主要得益于榆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中求进,经济动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同步提升,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发力有效供给 培育新增长点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增长势头乏力,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榆中县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增长点。榆中将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作为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夯实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普惠性朝阳产业,以“旅游+”引领发展新动能,推动旅游业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榆中是兰州的东大门,是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副中心。境内的兴隆山被誉为“陇右名山”。

  然而,一直以来,囿于景区较小的规模,许多兰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到兴隆山只是“一日游”。

  如何让游客“进得来、待得住、住得久”?瞄准游客需求,榆中整合农业和旅游资源,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打造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胜地,推动旅游从“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榆中是国家级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县。如今,集传统农业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采摘游、生态游、养生游等旅游新兴业态在榆中不断涌现,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态休闲消费新需求,有力地拉动了旅游综合消费,也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夏日炎炎,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榆兴农庄50余座日光温室里,甘甜可口的鲜桃、红润诱人的圣女果等绿色生态果蔬产品,吸引着县内以及兰州游客慕名前来体验。榆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刘炳伟告诉记者,每到周末,从兰州市来这里采摘、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五一”“端午”等节假日高峰期每天要接待两三千人。

  探索农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榆中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

  今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榆中县率先打造全省首个田园综合体,并被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确定为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县里以榆兴农庄为核心园区,三角城乡、青城镇等特色园区为示范带动园区、辐射园区,形成“1+4+X”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格局。在田园综合体,农业不再简单提供食物,而被赋予休闲、养生、娱乐、文创等功能,拓展了乡村旅游产品链条,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榆中正在探索一条以农业产业创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路子。

  驾驭最新潮流、态势,拓展产业链、培植新业态,围绕“陇右名山,问道兴隆;黄河文化,拜水青城;黄土风情,都市花园”的旅游形象定位,一系列提升策略正在榆中紧锣密鼓地实施。

  5月10日,投资50亿元的兴隆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在榆中县城关镇开工奠基。榆中县与陕旅集团联袂合作,成立榆中陕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倾力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康体娱乐、特色购物于一体的高端旅游度假综合体。

   深化投资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

  和甘肃省众多贫困县区一样,榆中县同样面临着资本、技术等要素条件瓶颈制约的问题。

  发展靠要素,要素又短缺,很容易陷入单纯依赖政府财政性投资的单一渠道,该如何破解?

  榆中县委县政府注意到,现在,一方面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薄弱、投资动力不足,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无处可投。

  在破除两者之间的障碍和壁垒上做文章!去年以来,榆中县委县政府通过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瓶颈,寻找发展新动力。

  去年冬天,新建的榆中县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建成。这一项目,一口气改造、关停了县内设备老化、耗煤量大,被老百姓戏称为“老牛拉破车”的3个供热点,不仅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供暖服务,也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兰州蓝”助了一臂之力。

  这项工程得益于榆中县引入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让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全新的PPP模式,充分释放社会资本的活力和动力,有效缓解了榆中县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融资压力,为项目建设资金紧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提高了项目建设、运营效率。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榆中县和平镇现在已拥有金川科技园、兰州财经大学榆中校区、甘肃中医药大学榆中校区、毅德商贸城高校、企业。

  近10万人在这里生活,可这么多年来,和平镇没有一处大型污水处理厂。区域内只有金川公司自建的一座日处理500吨的小型污水处理站,而其他学校、企业排污,均是通过排洪沟雨污合流。

  如今,这一困扰地方政府多年的难题终于得以破解。榆中县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转让,引入社会资本,开建和平污水处理厂。这一项目也列入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PPP项目储备库。

  据悉,目前,榆中县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PPP项目储备库的项目13项,准备入库项目4项,总投资约100.21亿元。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榆中县激发了微观主体投资活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不仅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拉动了有效投资,而且改善了民生、推动创新创业,发挥了“一石多鸟”的作用。

   创新制度供给 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榆中县续建和新建的重点建设项目有170个,年度计划投资217.6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96项,完成投资56.38亿元,开工率达到61.15%。特别是纳入统计重点监控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35个,同比增长50.06%。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能开工建设这么多的项目,榆中县的一大秘诀就是,全县各级干部主动作为、敢于碰硬,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

  为了解决困难群众“住有所居”问题,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今年以来,榆中县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但解决民生问题,绝非易事。面对拆迁量大的难题,县里组织工作队调研摸底、思想疏导,数次征求意见并公示,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政策,让利于民、和谐拆迁,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需新建安置房6486套的榆中县2017年省列棚户区改造项目——城关片区(县城)棚户区改造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已开工建设4692套,剩余安置房1794套也将于8月底开工。

  棚改资金的争取,考验着决策者的执政理念。今年,榆中县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棚改资金52.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资金7.3亿元。此外还争取到中央预算内基础配套资金1.95亿元,极大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瓶颈问题。

  干部敢担当,才能补短板。榆中县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依法简化办事程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县里将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紧盯企业的政策需求、服务需求,推出了服务项目制度、重点项目专题协调制度,制定完善了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流程图,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优质服务,在项目工商注册、国土、规划等环节提供便利,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让全县干部全力为企业当好“店小二”。

  笃定前行,担当有为,榆中越“”越坚定。

  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称职,把“官帽”用在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抓项目、干事业上。榆中县以兰州市深入开展的“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为契机,从着力解决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出台《榆中县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责任追究办法》,剑指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共问责处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干部14人,并对2016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排名靠后的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使无为者让位,让干事者有位。榆中县出台《榆中县党政机关容错纠错实施办法》,为“改革创新、担当有为者”撑腰鼓劲。县里还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民生质量,持续推进“跑项目、争资金、树荣誉”活动。不论县级领导干部,还是科级干部、一般干部,都会在项目分解表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有奖有罚,责任到人。责任制的倒逼机制,“倒逼”出广大干部的精气神,使得全县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记者宋振峰 侯若志)

( 编辑:甄馥睿)
榆中县确定2017年重大建设项目共170项
    原标题:榆中县年内将实施170项重大工程 新华
泾川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以来,泾川县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多方争取,全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至7月底,全县开工建设各项重点项目131项,开工率95.商务之窗
庆城县经济社会发展走笔
  今年以来,庆城县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创全县转型升级发展新局面。至6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2.商务之窗
定西市集中开工今年第三批项目
  继集中开工两批投资项目之后,今天上午,定西市7个县区在同一时间集中开工建设第三批共9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53.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