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大清理、大整治、大拆违”战役取得良好成效

02.03.2016  19:24

 

        2月26日,春风微寒、阳光明媚,榆中县和平镇和平村徐家营社高速公路出口国道312线南侧,春节前还“”着的一处违章建筑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护体墙。与此同时,曾经做为榆中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县城供销大楼也因“危旧”等因素被依法拆除……据悉,从2015年12月下旬开始,榆中县打响了以“大清理、大整治、大拆违”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大会战行动,围绕打造“洁净、优美、畅通、有序”的城市环境,紧盯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措施,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取得阶段性成效。   “榆中县的环境卫生变好了,我们榆中人脸上也有面子了。榆中的街道畅通了,群众的出行也就更方便了,爱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个榆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榆中县城市管理“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说,为全面贯彻落实榆中县‘城市管理大会战’攻坚行动,提升县域形象,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目前,全县上下都在迅速行动,精心部署,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大会战整治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了解,在“大清理”方面,榆中县在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行了“垃圾不落地”收集试点。同时,积极探索城区垃圾清运模式,提出了“垃圾不落地”的理念,采用“逐户上门收集”模式,即“市民对产生的生活垃圾首次进行分类集中,垃圾收集车定时流动上门收集,统一运输到县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两个多月来,榆中县对县城13条主次干道80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作业和动态保洁,组织开展周五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9次,发动全县干部职工清理积雪积冰和卫生死角,扩大保洁范围,对暴露垃圾、积尘、杂物进行了集中清理,形成了每周五全体干部职工和群众一起大扫除清理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在县城兴隆路、大成路推行“垃圾不落地”收集试点,增加了垃圾清运频次,清运垃圾750余吨,清运积雪积冰340余吨,擦洗县城各路段隔离护栏2400米,清理雨(污)水井口450余个。清理县城店铺门面、电杆、墙体“牛皮癣”小广告1200余处(次),清除县城店外违规设置的喷绘广告1000余处3000多平方米喷涂遮盖县城小区内的“牛皮癣”小广告9026平方米。各乡镇清理辖区主干道沿线“牛皮癣”广告370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及“三堆”760余处,清理垃圾杂物1500余吨。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发放红袖章800副,组织机关干部和文明志愿者轮流上街,在指定区域开展了“文明宣传、卫生监督及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在“大整治”方面,和平镇每天组织清洁工60人,集中清理、清运312国道、719#道路及738#道路、薇乐大道护栏积尘、电杆及墙体野广告、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所有堆积物、垃圾等杂物;集中对312国道、719#、738#道路设立的垃圾箱进行清洗、并将喷漆更新;清理整治门前乱堆乱放14处,累计314多处。全县在持续整治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过程中,加大对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清理整治力度,查处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730个个(次),查处店外经营494起(次),查处乱堆乱放2 8起,清理占道堆放的废旧轮胎500余个,规范并及时清退春节临时便民摊位240余个。各乡镇整治清理取缔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699个,清理店外店270余处。整治乱倒泔水、污水,查处向雨(污)水井乱倒泔水、污水115起,责令限期整改31家。加大交通巡查执法力度,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083起,简易程序处罚104起,打击处罚“黑车”39辆,查处客运班车、出租车乱停乱放15起,拖离西环路“僵尸车”2台。   在“大拆违”方面,以国道沿线乡镇为重点,对辖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进行了摸底排查并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对非法占用土地和违反城乡规划、影响城市交通和公共安全的违法建筑予以拆除。发布了《关于制止和查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通告》(榆政通〔2016〕1号),组织联合执法,完成供销大楼旧城改造拆迁工作,拆除征收房屋3280平方米。城关、和平、夏官营、三角城、来紫堡、金崖、甘草店等乡镇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查处并拆除违法建设4起约2400平方米,已责令停工,下发了限期拆除通知;和平镇查处并拆除312国道沿线彩钢房9户约270平米,拆除耕地内在建违法建筑1户约300平米,拆除甘肃盛名通人造玛瑙制品有限公司违法建设4700平方米。来紫堡乡拆除桑园子村、东坪村违章建筑3200平方米,拆除煜博宾馆门口违法建设的彩钢房180平方米。夏官营镇拆除经三路乱搭乱建彩钢房65平方米,拆除清理临时伞棚130平方米;甘草店镇拆除312国道沿线乱搭乱建彩钢房420平方米;金崖镇拆除乱搭乱建的彩钢房及棚亭167平方米;三角城乡对周前村3处违章建筑彩钢房发拆除通知,拆除孙家营村1处违章建筑彩钢房200平方米;清水驿乡查处违法占地3起,拆除残垣断壁439.6平方米。两个月来共拆除违法建筑1.5万平方米,对违法建设形成了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