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双联”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18.08.2014  12:56

  自全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榆中县充分发挥县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省市联扶单位的积极协助和大力支持下,借“外力”提升“内力”,增强动力,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全县贫困地区的富民产业逐步凸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榆中县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县之一。全县有农业人口39.27万人,2012年底有扶贫对象11.44万人,2013年脱贫3.14万人,剩余扶贫对象8.3万人,贫困发生率21.31%。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山、北山两大贫困带,全县268个行政村中,市级贫困村159个,其中省级重点贫困村114个。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63元,2013年达到4910元,增幅为15.16%。2012年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2176元,2013年达到2753元,增幅为26.5%,增幅超过全省13.2个百分点。2013年榆中县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举全县之力推进扶贫攻坚,53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2014年力争实现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实现1个乡、54个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4.38万人。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榆中县积极抢抓这一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期,把开展“双联”行动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县委积极响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牵头抓总作用,确保“双联”行动高效有序开展。县四大班子率先垂范,轻车简从,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和贫困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发展大计,同谋脱贫出路,为全县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榆中县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开展了“三下两联一挂牌”活动,即:干部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接访群众、下基层上门服务,部门联系村、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挂牌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每位县级干部联系10户贫困户,科级干部5户,覆盖贫困户6330户。县四大班子领导平均每月下基层不少于7天,县委常委每月安排2天时间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目前县四大班子领导已累计听取群众意愿诉求1015条,梳理合理化建议607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574件,为各级联扶单位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帮扶工作带好了头、起好了步。根据榆中两大贫困带不同特征和优势,确定了北部干旱山区贫困片“311”工程(即:到2016年片区内贫困农户人均达到3亩高产、高效地膜田和1亩中药材种植目标,实现户均1人劳务技能培训输转或舍饲养羊)和南部二阴山区贫困片“151”工程(到2016年片区内贫困农户实现人均1亩冷凉型蔬菜或百合、人均0.5亩以上的高产高效地膜田或中药材,户均1人劳务技能培训输转或舍饲养羊)两个工作重点。同时结合全县实际,提出联扶工作“六大提升”工程,即产业提升工程、劳动力技能提升工程、农村面貌提升工程、“双联”行动攻坚提升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助推“双联”行动纵深推进。榆中县还加强日常督查、调研检查、明察暗访,全面靠实全县各级联村单位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实行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双联”工作制度、联扶组长单位每月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议制度,积极推行联村干部到乡、村挂职制度,目前已有70名联扶干部到村挂职,帮助乡村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干部驻村制度,联扶干部到村蹲点开展工作。采取“双联”工作年度考核及双向评议制度,把联系单位、联系干部的帮扶效果交给基层、交给群众评议,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和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标准,从而建立了真帮实扶、激励竞争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与榆中县“双联”行动的省市县乡四级联村单位483个、联户干部7021名,共联系对接贫困户8371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1%,做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各联村单位结合本单位和所联系村的实际,发挥资金、人才、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破解了一大批制约农村发展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各联村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帮助贫困乡村建设了一批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项目,切实帮助贫困乡村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中连川乡省级组长单位省委老干局直接投入资金46万元扶持130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和舍饲养羊,帮助贫困户稳步增收。各联扶单位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和职能特点,研究制定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方案和结对帮扶推进计划。各单位以集中整合项目资源,以水电路气房、文化体育卫生、金融服务为重点,强化项目支撑,积极帮助联系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已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7.33万人;行政村道路硬化率80%;新修梯田7.81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个,累计达到14332户;建成村级商贸服务社8个,万村千乡综合服务超市30个,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2座,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9座;新修标准化村卫生所13所,新修标准化村文化活动室40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684户。协调发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3109户1.58亿元,落实“双联惠农贷款”3437户1.76亿元,共计3.34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扶持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各联村单位在吃准吃透政策、用足用活政策的同时,着力从国家惠民富民政策中寻找机遇,从群众所需所盼中谋划项目,帮助乡镇村社凝练和争取项目。截止目前,各联扶单位共协调争取涉及交通、农田水利、社会事业、阵地建设、生态环境、危房改造等方面的项目621项,涉及资金4.33亿元,解决群众急事难事2000余件。

  在“双联”行动中,榆中县各乡镇切实发挥主体作用,组织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的重要决定精神,并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为行动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对全县23个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整顿转化;通过开展任前培训、健全规章制度、理顺组织机构等措施,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的教育培训等工作,使新接任的村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大胆开展工作。切实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及时向群众宣传省委决策部署,让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省市县委发展规划和决策部署,配合好、支持好“双联”行动的开展。同时把群众的需求和反映,及时上传给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加强了沟通协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协调各方,集中精力,与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一起,及时破解工作中出现的难题,确保了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通过项目带动,切实有效地解决诸如行路难、吃水难、经营收入低等具有共性的“瓶颈”问题。同时,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各种现代农业产业,进一步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中药材、舍饲养羊、设施农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向精深加工等市场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14年,全县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90家;完成高原夏菜种植22.38万亩、洋芋27.1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4.6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1万亩;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50个,存栏10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达到430余家。采取下村入户、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等多种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帮助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掌握实际情况,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效能,真正为群众排难解忧,激发和调动贫困村、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搞好调查统计,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情况反馈,使工作成效公开透明,督促联村单位和个人能自觉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村级党组织作为“双联”行动的基础对象充分发挥农村工作领导核心作用,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切实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不断提高了引领发展、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抓项目、育产业为突破口,帮助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科学合理编制“四规划一计划”,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加强各类技能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文化科技知识、更新生产经营理念,使其拥有一技之长,增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与本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自力更生的能力。目前,全县已有629名致富带头人和1849名具有致富能力并有潜力培养为致富带头人的党员与2478名群众结成对子,通过帮思想、帮技术、帮项目、帮资金,提高群众致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榆中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全县“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