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山区“药香飘”---榆中北山中药材产业实现“种产销”一体化

30.03.2015  13:11

  一提起榆中北山,人们常会将其与贫穷、干旱联系在一起。因为,由于当地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再加上农民收入渠道的单一和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流失,导致其一度陷入贫穷落后的局面中,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

  近年来,在不断探索中,北山逐步走出“种产销”一体化的中药材种植之路。如今,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到处弥漫着“药香”,许多农民和农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2014年当地中药材种植总产值达2.16亿元,而且农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延伸产业链 药材种植辐射北山千家万户

  近年来,榆中县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推动北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据榆中县政府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县北山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2.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4.1万亩的90.8%,产量达4.32万吨,总产量值2.16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4%。建成了中药材储藏库,发展中药材合作社38家,引进多家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辐射北山千家万户,促进农民致富的优势支柱产业。

  3月23日,记者从市委农工办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在榆中实施20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5个中药材千亩标准化生产园、5个200亩以上的规模化育苗基地、2个百亩甘草制种基地,带动全市新增4.3万亩。

  同时,制定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一批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从“切片”到“药片”、从生产到营销的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16年将榆中北山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并加快中药材交易市场和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强化中药材药农种植加工技能培训,为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做好服务,增加工资性收入。

  敢于吃螃蟹 贫瘠的土地遍地“药香飘

  北山地区是榆中县的主要两大贫困带之一,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农业主要以双垄沟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产业为主,正常年景每亩均收入大约为400元至600元,遭遇旱灾的情况下,不但颗粒无收,还要赔上籽种、肥料和人工。

  据榆中县人社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北山地区共有劳动力43307人,但由于自然环境严酷、传统种植业效益低下,这一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人口主要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文化素质偏低,生产能力不足,导致该地区常年在外的人口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2011年榆中县在对北山地区产业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后,结合北山耕地面积大、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等独特的自然条件,科学引导农民将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加快地区发展的主攻方向,逐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真正使其成为干旱山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榆中县政府的一位分管领导介绍,在产业发展初期,许多人对中药材种植这只“螃蟹”望而却步。为了消除乡镇、村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群众中存在的观望和畏惧情绪,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26个重点项目之一,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品牌树立等关键工作,确保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调动大家投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部活力。

  通过科学规划,2014年该县完成贡井、中连川、上花岔3个“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1500亩,成功打造了以贡井为中心,辐射北山6乡的中药材产业基地,总产量达到4.32万吨,推动了中药材由点到面快速发展。

  还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新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仅2014年,北山地区新流转旱地6.8万亩,其中用于种植中药材的面积达到5万亩。

  建立合作社实现“种产销”一体化发展

  记者从榆中县农业局了解到,为了能将种出的中药材更好的销售出去,该县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据了解,该县按照政策引导、大户带动、农户自愿、全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中药材产业发展,建立了“公司建基地、合作社连农户、乡镇抓面积、农技部门抓技术、政府主导抓落实”的产业发展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合作社牵头规范种植、大户带动规模种植、群众参与分散种植等种植模式,不断扩大药材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

  该县先后成立了38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取产前物资供给、技术全程服务、产后产品回收的方式,由合作社牵头规模流转土地,通过雇佣当地农民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挖,签订购销合同,实现种产销一体化发展。

  同时,采取合作社指导下的大户种植方式,培育药材种植大户16家,由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加入到药材合作社,通过药材合作社垫付80%前期投入、签订购销合同,雇佣当地农民完成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并积极引导大户带动散户种植,每个种植大户带动几十户农户分散种植,通过药材合作社垫付40%前期投入、签订购销合同,以农民互助组的形式完成种植、采挖,降低风险,增加收入。另外,还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购销关系,形成了“企业集团+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企业建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一村带多村、多村成产区、产区成基地的特色经营、规模发展之路。

  走上致富路 留在家里也能打工赚大钱

  吕家岘宏鑫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是榆中北山最大的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000多亩,每年到中药材收购高峰期,可雇佣当地劳动力达500多人。3月20日,该合作社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北山人一到冬天没事干、没钱赚的现状,解决了一大部分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该合作社干活的金杰发是贡井乡贡井村人,他一边分拣着甘草,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的人,一天下来能赚七八十元钱,离家比较近,一旦家里有事随时可以回去。据了解,当地有很多留守老人像金杰发一样,在家门口打工,一年能挣两万多。

  中药材的种植让北山部分地区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记者从榆中县中连川乡政府了解到,三年来,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并实现了“三连跳”。截止2014年,该乡累计整村脱贫6个村,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50元,较上年增长20.3%。

  据了解,中药材产业在北山地区的逐步发展壮大,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而且,中药材产业的成功,让农民的底气变足了、胆子变大了,开始尝试种植百合、水果玉米、马铃薯脱毒种薯,以及养殖散养鸡、肉羊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