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三年帮扶使庙咀村大变样

03.07.2015  02:26

庙咀村道路建设方便了百姓

    【本报讯】“看,门前这条路如今修得多漂亮啊,这成片的马铃薯长得多喜人,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村子变美了,村民们致富的劲头也足了。”7月1日,榆中县龙泉乡庙咀村村民赵文华看着眼前的新貌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是欣欣向荣,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办公阵地,膘肥体壮的羊群,长势茂盛的玉米和马铃薯无不在诉说着变化……自双联行动以来,庙咀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发展以双垄沟玉米和马铃薯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舍饲养羊为主的养殖业、技能输出为主的劳务业,村民们都说:“短短三年,庙咀村变了样啊”!。

    庙咀村属于榆中县的干旱山区贫困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53户533人,耕地面积3065亩,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缺乏种植养殖技术和生产资金、群众文化知识和劳务技能较低等因素制约着该村的发展,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680元。在双联行动中,庙咀村作为整村脱贫致富的贫困村,全村49户贫困户和帮扶领导、双联单位的帮扶干部结成联系“对子”,实现了“双联”全覆盖。

    “靠种植业强化基础,靠养殖业脱贫致富,靠技能培训提升素质”是庙咀村的致富思路。庙咀村驻村干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联扶干部已多次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在调查民意的基础上,确定了庙咀村2015年共19项934.7万元的实施扶贫项目。”据了解,截至目前投资69.6万元的塘坝建设已经竣工,彻底解决了该村阳屲社12户群众长期以来出行难的问题。

    “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见证了风风雨雨,如今村子基础设施的变化我们村民可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的。三年来,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14.4万元,先后建成了112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和110平米的村办公阵地,积极协调项目资金577万元对全村4条12.2公里的通村道路进行砖化,另外对4条12.5公里的巷道进行沙化,还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0户。”细数着这几年的变化,庙咀村党支部书记任忠勤自豪地告诉记者。

    基础设施改善了,庙咀村的村民们说话更有底气了。同时,通过科学引导,今年全村双垄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马铃薯600亩,新增羊只245只,全村养殖量达到1000余只,初步形成了种植与养殖互补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趁热打铁,帮扶单位又忙着邀请种植养殖专家,围绕玉米、中药村、马铃薯、养殖业、劳务技能和政策法规对村民们进行技术培训,目前已累计举办培训4期,受训人数达150多人次,群众思想观念和劳务技能逐步提高,2015年全村输出技术劳务人员180人。

    “三年变了个样,现如今外出打工的小伙儿愿意回来了,嫁出去的姑娘们回家也有面子了,我们的村子越来越漂亮了……”村民们纷纷感叹着。首席记者杨贵智特约记者郭云莲文/图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