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振翅布楞沟——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的扶贫巨变
新华网兰州2月15日电(记者张钦)立春二月,冰雪融化。一只猎鹰,从东乡族猎人的肩上振翅而起,直上蓝天。
猎人所在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曾经就像一只被困的雄鹰,多年来被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增收难束缚双翼。近两年,这里水入户,路变宽,羊变多,房变新,全村68户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一倍。这个小山村,如雄鹰般振翅而起,脱贫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
“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
十多年前,布楞沟村民马瓦给盖房时不小心摔落在地,昏迷不醒。7个壮汉抬着他,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从沟底爬到陡峭的山顶,又好不容易在山顶车辆稀少的公路上拦到一辆过路车,才送到医院。
这就是曾经的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的地方。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陡峭、尘土飞扬的山路来到布楞沟村。他在入户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时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总书记的一席话,激励当地干部群众加快脱贫致富。
两年前,记者初访布楞沟村,这里是破碎的耕地、光秃的山岭和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村里看不到卫生室,找不到小卖铺。老党员马义布家的低矮土坯房里,床单只盖住了半面炕。全村人畜饮水靠雨水,从山外拉水一吨120多元。
如今,眺望布楞沟村,山顶上已种下一排排树苗,山腰上层层平整的梯田缠绕,山脚下50多座新盖的红砖灰瓦房拔地而起。小学校里红旗招展,漂亮的教学楼和铺着绿色塑胶的小操场,非常醒目。
从山顶到村里,是一条平坦的水泥硬化路。村支书马战海说:“这条路过去尘土没过脚踝,穿着鞋子走路土进鞋,脱了鞋子走路土烫脚。”
在布楞沟村委会的二层小楼上,设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新村里有人开起小卖铺。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添置了洗衣机等新家电。村民马外纳西的院里还建起小浴室和装有冲水便池的卫生间。
“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布楞沟村许多群众在自家院子最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刻有这样两行大字的水泥碑。70多岁的五保户马国权说:“这是我们的心里话。这样的日子做梦都没梦到过!”
一张大扶贫网力扫脱贫拦路虎
东乡族人擅长发展“三羊(洋)经济”:养羊、做东乡手抓羊肉和种洋芋。但两年前,布楞沟村养羊最多的马建英,其实也就养了16只羊。如今,马建英盖起3排新建的羊舍,目前肉羊存栏160多只。
马建英感言,哪个东乡人不想养羊?但过去村里缺水,家里缺钱,养多了路不行也运不出去。现在村里通了自来水,水费从一吨120元降到3元钱,加上政府担保、政府贴息的扶贫贷款,羊群一下子就扩大了。
东乡县高山乡党委书记唐士林说,吃水难、行路难和筹资难这三只“拦路虎”,吃掉了东乡族的“三只羊(洋)”。如今,由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构建的大扶贫网络正逐步扫除“拦路虎”。
在布楞沟村,处处可以感受到这张无形大网的存在。68户群众用的自来水,是东乡县中西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惠赠。长达20多公里的水泥路,是由对口帮扶东乡县的中国石化捐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从2013年起,整个东乡县被列为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计划”的7个试点县之一,通过筹资、融资并举的方式,用3年时间让所有行政村通水泥硬化路,破解农村人畜饮水难题。
马建英养羊所贷的扶贫贷款,有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布楞沟村现在还有“土银行”,它是临夏州为全州1000多个贫困村量身打造的村民资金互助社中的一个。“土银行”本金75.4万元,由州财政注资50万元,企业捐资20万元,村民入股5.4万元。互助社向社员发放借款,比银行贷款手续更简便,2014年向33户群众户均借款2万元。
有了这张大扶贫网,布楞沟村群众的年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1624.1元增长到2014年的3419元,翻了一番。
内生活力因精准扶贫而激发
“十年九旱说明日照充足,种庄稼歉收,能不能种‘阳光’?”
2月10日,临夏州、东乡县十多位干部,又一次来到布楞沟村,走村串户共商扶贫对策。东乡县委副书记马斌跟几位村民算一笔账:“要是在房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一年日照达到2500小时到2700小时,每天每户能发电30度,一度电0.95元,一年下来就是个不小的数字。咱们这里的旱就变成了钱。”
这十多位干部,是对口帮扶布楞沟村里的联村联户干部。在布楞沟村,“双联”这项在甘肃省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的为民富民计划,正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成为干群共商治穷致富的平台。临夏州委书记周强说,“双联”与精准扶贫的一大共同点,就是一村一策、因户施策,努力激活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活力。
在“双联”干部、“驻村”干部的撮合下,“众筹”这个概念,正在布楞沟村落地。村民马达武外迁到兰州市永登县养羊致富,如今回到村里,谋划着与几户村民一道,建一个肉羊养殖加工公司。
有一次,高山乡驻村干部拿着一本被称为“梦想簿”的精准扶贫登记册来到马麦志家,在填完他家的收入来源、家庭构成后,接着询问他想干点什么。马麦志说:“我想让大儿子不再种地,考个驾照,开货车。”不久,大儿子马优素真的接到参加“雨露计划”驾驶员培训的通知,学费由政府补贴3000元,自己掏1200元。像马优素这样,全村许多青年报名学驾照、拉面和刺绣,有5户人家已经买了小货运。
“要说布楞沟村最大的变化,还是群众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东乡族的祖先是元代东迁而来的能工巧匠和商人。这里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繁重,但现在,新的能工巧匠正重新多起来。”唐士林说。
记者离开布楞沟村时,“悬崖边”上几个东乡族的少年,肩上擎着雄鹰,手里拿着木棍猎兔。再回首,少年肩上的雄鹰,已振翅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