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子杂谈

19.06.2015  03:56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人三大重要节庆之一,按照传统习俗,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正午立鸡蛋等皆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项目,粽子更是端午祭拜的必备品。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包粽子一般是用竹叶或苇叶包裹,古人包粽子很讲究,要在糯米中放入红枣、板栗、胡桃、柿干、银杏、赤豆、姜桂等物。如果要包碱粽,可先用石灰水少许洒在米上搅拌之,使米变成微黄色;或在煮粽子的水中放入少许柴灰或石灰,煮出来的碱粽会格外芳香好吃。

    有资料介绍古人还在粽子中加入药物,以疗疾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将治疟药与粽子并食治疗疟疾效果良好的记载。南北朝时,卢循将中药益智与糯米同裹,制成“益智粽”,呈献给宋武帝刘裕吃,治疗其脑力衰退、思维迟钝的症状。

    旧时,一些朱门大户的节礼除粽子之外,还要配以桑椹、樱桃、荸荠、黄杏、五毒饼、玫瑰饼等时鲜物品。而小户人家则只能勉强裹几只清水粽,既充节物,又当食粮了。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均以苇叶包裹,市间售者以江米小枣为主,近郊农民进城推车串卖者多为黄米小枣粽子。南方人更讲究吃粽子,时至近代已形成系列,主要分苏式、广式两大类。苏式有白米粽、赤豆粽、豆沙粽、鲜肉粽、火腿粽等,味道纯正,别有风味。广式主要有豆沙粽、叉烧蛋黄粽,以及有斤把重的什锦裹蒸粽等,更是独具特色。

    吃粽子的习俗不仅在国内流行,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较为普遍。粽子居然能漂洋过海,传播了中华的饮食,恐怕是发明粽子的古人所始料不及的吧。

    老兰州人在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吃粘糕。吃粽子是南方习俗,因为兰州不产棕叶,没有包裹的粘糕自然大受欢迎,在蒸笼里铺一层糯米,放一层红枣,这样一层层摞上几层,蒸出来也别有风味。后来,粘糕进化为更绿色的粽子,可家庭包粽子的习俗渐渐变淡,因为会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老一辈还有自己包粽子的传统,继承传统文化,缅怀历史似乎是上一代人的情结。如今,更多人对于端午节印象仅停留在吃粽子上,年轻人认为,自己包不包粽子都没关系,想吃去商场买就行了。以前挂艾叶,河边洗头、祭祀的风俗也已越来越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