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检车员:手提铁锤为中欧班列“巡诊把脉”

10.02.2021  09:13

  “2组8道,接X8153次编组47辆,中欧班列时速120,中转作业注意安全。”2月8日16时10分,嘉峪关车辆段运用车间下行作业场仲云的对讲机里响起了列检值班员安排作业计划的声音。

  近日,一列编组47辆满载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服装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西安新筑车站发车,该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出境,驶向11000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2021年中欧班列逆风而行的新征程。然而在这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担负着中欧班列(嘉峪关)车辆的选扣、技检、车辆运行状态查询等一系列工作,可谓中欧班列背后的“车辆大夫”,他们就是嘉峪关车辆段的货车检车员们。

  头戴象征着身为铁路人骄傲的黄色路徽帽,胸前挂着对讲机,左手检车灯,右手检车锤,腰间跨着扳手,铁钩引等工具。一声令下后,大家整装待发,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病房”,插设红旗、解挂机车、设好防护,就开始对列车进行全面“把脉”。

  日平均检修时长多达12个小时,满身油泥,他们却步伐铿锵、意志坚定。火眼金睛,他们是排查故障的行家里手。坚持标准化作业不走样,他们是车辆检修线上最美的“车辆大夫”。

  作为检车员,他们的职责就是发现车辆潜在隐患,保证运行安全。弯腰、半蹲、锤检、配件、施修,他们整日在车辆底下摸爬滚打,平均每日走路20000余步,锤敲5000多次,叮当叮当的敲击声在作业场上格外响亮。

  中欧班列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一次运输距离特别长。从西安新筑到新疆霍尔果斯大概是三千多公里,运输过程中不能出现轴温高、爆闸等情况,所以,需要加强对转向架轴承、车钩钩缓、车轮踏面的重点部件进行检查,确保车辆状态良好。

  中欧班列(嘉峪关)开行,承载着价值数以亿计的货物奔向欧洲,走向世界。班列繁忙穿行在边境铁路线上,背后是许许多多铁路人保障着中欧班列一次次返程、整修和新的启航。随着班列开行频次不断增加,车辆技术状态就要完美无瑕,中欧班列的开行,贯通了中欧陆路贸易通道,实现中欧间的道路联通、物流畅通,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运力保障。

  据悉,2020年经霍尔果斯口岸站进出境中欧班列达21条,累计开行4727列、过货量66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和58%。

  本网记者  杨瑞  通讯员李军  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