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人民检察院设在社区设立“检察联络室”
原标题:群众身边的“检察院”
检察联络员向群众讲解如何查询基层政务。通讯员 李青
中国甘肃网12月3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走进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街道大雁滩社区,“检察联络室”牌匾上的检徽引人注目,屋内两边的墙壁上挂着辖区地图、检察室职能职责介绍,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预防职务犯罪宣传资料。这里就是城关区人民检察院设在该社区的“检察联络室”,而像这样的检察室全区共有50余个,分布在城关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10个涉农街道和43个村社区,设立检察信箱50余个,聘任检察联络员72人。
检察官进村办公
12月29日一大早,检察官王丹群早早地就来到了大雁滩社区的“检察联络室”,她开始整理预防职务犯罪宣传资料。今天,她要主动到辖区的企业单位,向他们讲解法律,预防职务等犯罪。
王丹群检察官说:“检察室设在农村社区、居民小区,检察官进社区办公,如同在干部身边安了双‘电子眼’,预防干部职务犯罪,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跟踪监督涉农工作开展情况,解民怨化民忧,使每一项惠农政策、每一笔惠农资金、每一个群众诉求都有落实情况、都有运行记录、都有反馈结果,让检察室成为法律监督‘前哨站’。”
村民张学贵说,检察官进村办公,感觉一下子拉近了检察官和老百姓的距离,反映问题也容易多了。
“检察官进村办公,就是要解决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彭维萍检察官说,目前,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对村社都进行了包片工作,包片检察官已对10个涉农街道43个村社区的全部涉农惠民资金的发放进行了核查,对包抓的街道、社区已开展了三次深度调研,撰写调研报告50份,并由此发现各类涉农问题19起,其中对城关区青白石街道马家沟村村民反映有假种子问题、大浪沟村反映的279万元土地征收款的归属及分配问题已开展调查。目前,已立案查处8件14人,向有关部门、单位发出检察建议31份,其中17份检察建议转化为规章制度。
迅速反映群众诉求
在“检察联络室”办公的一名检察官对记者说,检察官进村、进社区办公办案,还需要老百姓的支持和帮助。
“这是我们检察院印制的‘便民服务卡’,里面印制信访控告举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侦查监督、审查起诉等八个方面的举报电话及部门负责人手机号,如果群众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按照服务卡上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检察官彭维萍说,检察员经常深入街道、社区、居民家中、企事业单位,已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2000余张。
派出检察室不仅令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法律服务的平台也随之下移。
检察官彭维萍说:“服务卡大大方便了群众与检察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更能直接地反映群众诉求。比如,青白石街道大浪沟村的村支书老张就是通过服务卡向检察官咨询了全村村民关心的集体土地补偿款如何使用、分配的问题,经过检察员与预防科、反贪局负责人主动上门向村干部、村民代表详细、全面地解答,终于解开了村支书老张一直纠结在心头的‘疙瘩’。”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据了解,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联络室”担负着八大职责。其中包括接收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对诉讼中的违法问题依法进行法律监督等。
“检察室就相当于一个“小检察院”,不仅担负了检察院所有的职责,而且离群众更近了。”村民王毓宏说。
包片检察官李春城说,在查办拱星墩街道原主任郭某、范家湾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某及代主任刘某等人在“拱星墩工业城”征地拆迁过程中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协助行贿拆迁户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的系列窝串案中,检察官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同时开展了对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的调研,发现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对资金审批、管理过程监管不力;对相关惠农政策宣传不足,农民群众知情渠道不畅,更缺乏监督手段;一些村集体的土地、收入、账目等财务登记不全,权属不明。随后,检察官又发现范家湾村社区存在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随意使用借款借据报账等违法问题,并进而对社区账目进行司法审计,发现并查处了该村出纳范某某涉嫌挪用公款20万元的犯罪事实,目前,该案已提起公诉。
“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检察官牵住了村官的‘牛鼻子’,我们农民的钱和地有人看管,我们就放心了。”拱星墩街道范家湾村的刘文虎对回访的分片包抓检察官李春城说。记者 徐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