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新梦想)数字技术让千年敦煌壁画“触手可及”
新华社兰州6月19日电(记者白阳、王艳明、马峥)弥勒佛目光沉静,端坐莲台讲法,经幢凌云的梵宫之前,飞天翱翔九天,菩萨成思维状,沙弥凝神听法,一派佛国极乐景象。在由巨大球幕幻化而成的“洞窟”里,这些精美的敦煌壁画和彩塑仿佛从荧屏中扑面而来,让人触手可及。
这不是时空穿越,而是记者“抢鲜”在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体验到的3D数字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该影片是敦煌研究院数年数字技术研发的成果,拍摄和播放系统融汇了国内外一流的技术。在20分钟的时长里,影片将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代表洞窟进行了全方位展示,每一幅壁面、每一尊雕塑都毫发毕现,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这种从科技馆借鉴来的体验式参观形式的推出,标志着莫高窟的游览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由现在单纯的进洞参观听讲解,变为先在游客中心了解其历史背景、观看高清影片,然后再到实体洞窟参观。
“洞窟内光线昏暗,需要打着手电参观,游客往往看得一知半解;而电影把洞窟中肉眼不易看到的作品细节都展现出来,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赏效果。”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主任李萍介绍,游客中心计划于7月中旬对外试运营。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瑰宝,辉煌灿烂的敦煌艺术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压力。游客中心的建设和莫高窟游览方式的变化,就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游客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据中、美 澳三国专家10余年的观测和研究,莫高窟实体洞窟每天的游客承载量为3000人,游客中心开放后,可增加到6000人,而在2012年,莫高窟全年的游客量已达到80万人次。过多的游客挤在昏暗狭小的洞窟内,不仅参观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加速了洞窟内壁画和彩塑的老化。
樊锦诗透露,用数字电影来扩大莫高窟的承载能力、创新参观模式,是敦煌研究院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游客需求也做了大量前期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拍摄了两部电影,一部是介绍莫高窟历史渊源的《千年敦煌》,一部是展示莫高窟精美艺术的《梦幻佛宫》。
据悉,游客中心启用后,莫高窟参观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所有游客必须提前预约才能参观,预约和购票合二为一,可网上预约和支付;游客先到游客中心体验“数字敦煌”和了解敦煌文化,然后再前往实体洞窟参观,往来由摆渡车统一接送。
专家认为,这种参观模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参观效果,让游客通过数字技术真实了解更多的敦煌历史文化和佛教艺术信息,另一方面,游客进入实体洞窟后,讲解员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减少游客在洞窟内逗留时间,从而降低对文物的损害。
“莫高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理应传承并发扬光大下去,不能因为保护需要就封闭起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这两者之间最平衡的互动模式。”樊锦诗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