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托起农民致富梦 ——庆阳市调整结构培育优势产业纪实

12.04.2016  11:47

  庆阳市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按照“北部山区草畜、中南部塬区苹果、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苗木、川台地和城镇郊区蔬菜”的总体布局,在北部山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让农民“变”牧民;在中南部塬区建设绿色有机苹果基地,让农民“变”果农;在川台地和城郊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让农民“变”菜农;在子午岭林缘区种植苗林,让农民“变”林农;在城镇和城郊工业园区,培育非农产业,让农民“变”市民。

夯实基础促进农民“五变”增收

  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说:“要牢牢扭住‘穷根子’,打好产业扩张战,始终紧盯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个核心,抓住产业富民这个根本,以农民‘五变’为目标,因地制宜,连片区布局,整区域开发,精准到户式帮扶,企业辐射型发展,不断壮大富民产业基地规模,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围绕农民“五变”,培育富民产业。2015年庆阳市投入苹果、瓜菜、草畜、苗木种植养殖资金达20.34亿元,占总投资的20.33%。草畜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能人带动、以奖代补的办法,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肉羊、肉牛、生猪、畜禽养殖。全市肉绒羊饲养达到563万只、肉牛饲养达到75.5万头、生猪饲养达到141万头、鸡饲养达到1590万只。

  瓜菜产业引进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订单式种植,培育形成百亩瓜菜生产示范点81个,千亩瓜菜生产示范基地18个、万亩瓜菜生产片带4个。全年完成瓜菜种植面积143.56万亩。其中,高原夏菜55.88万亩,设施瓜菜14.14万亩,特色瓜菜73.49万亩。

  苹果产业推广高效集约化栽培模式和“西农”旱作矮化苹果高效栽培模式,示范引导进一步扩大苹果栽植规模。完成投资10.2亿元,新栽果树10.2万亩、改造郁闭果园3.01万亩,建成苹果苗木繁育基地1120亩。

  苗林产业创建“项目融资培育、招商承包培育、合作社集中培育和农民自主培育”4种经营体制,鼓励引导群众、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参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示范引导,推动苗林培育产业纵深发展。全年完成投资4.2亿元,引进造林育苗企业51家,扶持个体育苗大户141户,成立苗林专业合作社73个,栽植苗林107万亩,苗林产业参与农户达22万户。

  同时,庆阳市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完成投资0.72亿元。新建各级电商服务中心598多个,电商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电商交易额达到15.32亿元,为扶贫开发开拓了新路径。据估算,去年群众从这些特色产业开发中获取的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西峰区肖金镇杨咀村属半山半塬村,自然条件较差,村里一直有养殖传统,但养殖业基础薄弱,缺技术、缺资金。在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波的多方协调下,杨咀村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同时为全村25个贫困户争取到贴息贷款76万元,发展养殖产业。随后他还为每户贫困户争取两万元无息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2015年,在农田整治项目的支持下,杨咀村平整500亩川台地,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发展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目前已引进中庆农产品公司的资金,建成白瓜子生产基地。“基地建成后,农民不但可以拿到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就地打工。按照每户平均六亩地计算,若种植小麦,除去化肥、人工等费用,每户最多收益3000元。而去年,杨咀村村民的户均收入提高到了6000元。”在李鸿波看来,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项目和资金的带动,让有能力的贫困户动手干起来。

找准门路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董家寺村是合水县固城乡设施瓜菜种植主产区,也是全县“一乡三村”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之一。近两年,该村采取典型带、干部帮、资金扶相结合的办法,已建起近百座大棚,种植以西甜瓜、辣椒、白黄瓜为主的设施瓜菜,设施瓜菜面积达到1200亩。同时,结合省市蔬菜生产环节物化补贴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瓜菜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三新”技术,有效提升设施蔬菜现代化生产水平,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是庆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特困乡。2015年以来,全乡紧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线,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富民产业等一系列扶贫措施入手,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改变。

  对贫困户余春锋来说,今年开春家里喜事连连,他心里盘算着:储藏了一冬的4万多斤玉米找到了买家,能收入3万多元。养殖的5只羊马上就能出栏,过些日子就能卖个好价钱。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发下来了,一部分钱买了土蜂,加上原来养的蜂,预计今年能达到16窝。“养蜂必须在大山里,远离农田、远离农药,这样蜂才能自由采蜜、生长繁殖。只要天气好、养护得当,一窝蜂最多能产20多斤土蜂蜜。这两年行情好,土蜂蜜1斤的价钱能卖120元。”余春锋家中两代人都有养蜂传统,算起这笔账来,他心里更有谱。

  日子越来越富裕,余春锋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一年到头没闲着,虽然累点,但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多。”他说,今年周边牛肉市场销路好,打算用剩下的精准扶贫贷款买几头牛搞养殖。加上养羊、养蜂和种的35亩玉米,来年收入还能增加不少。

  “看着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天天改变,发展产业有了稳定收入,让人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把贯彻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当中了。”五顷塬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范步峰说。

多方扶持保障产业发展资金

  在正宁县西坡乡高红村,贫困户李建林今年打算申请精准扶贫贷款扩大养羊规模,“现如今政策好,贷款发放下来再养上十来只羊,里外算下来比种地强,一年少说也有几千元的收入。”

  高红村地处子午岭林缘,为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当地政府与帮扶单位多方争取资金,整合项目建设,流转土地1272亩,改造废弃窑洞160多孔,建成嘉盛、牧兴、牧旺、广富源、牧盛、蜜源等9个养殖区块,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搭建了平台。

  高红村村主任门佰宁告诉记者,为了帮扶全村84户贫困户,去年为每户投放小尾寒羊5只,还为28户贫困户发放了精准扶贫贷款,全部用于搞养殖。目前全村有养殖大户20户,猪存栏600头,牛存栏80头,羊存栏1200只,鸡存栏16万只,种植紫花苜蓿150亩,并建成高红青贮氨化饲草示范点,草畜产业已成为了全村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杨明焕是高红村的养殖大户,羊存栏最多的时候有120只,其中60只新疆细毛羊肉质好、价格高,去年卖了十几只,收入过万。这两年,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参加技术培训班,加入养羊专业合作社,杨明焕从单打独斗的散养模式逐渐转变成规模化科学养殖。

  “前两年,贫困户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尤其在发展产业上不积极也不主动,现在有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技术培训保障,贫困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家家户户干劲十足,一门心思脱贫致富。”高红村党支部副书记巩文博说。

  2015年以来,庆阳市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和方式,积极试点贷款保证保险、涉农金融信贷产品和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贷款等工作,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庆阳市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试点。

  目前,全市1261个行政村均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合作社资金总规模达3.79亿元,发放贷款9762户1.3亿元。同时,创新涉农金融信贷产品,推行农户评级授信,协调各家银行为建档信用农户发放贷款65.59亿元。村级扶贫互助协会累计达到758个(其中贫困村522个),累计向4306户互助社社员发放借款4296.8万元。全年精准扶贫贷款投放44612户、17.3亿元;新增妇女担保贷款380户、2515万元;新增双联惠农贷款3270户、23729万元。

乡村旅游为产业扶贫注入新活力

  西峰区把旅游扶贫作为造血式扶贫的主打牌,着力以旅游扶贫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通过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局,着力打造“一村一园一寺一带一基地”五大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避暑纳凉、休闲养生、生态观光、果蔬采摘等新旅游业态,也成为群众增收的新产业、新渠道。

  全区第一贫困村毛寺村,将招商引资、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在率先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招商引资5.2亿元,建成陇东滑雪场等8处旅游景点,短短三个月时间,本村群众发展农家乐15处,建成窑洞宾馆9处、土特产超市11个,昔日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和打晒场变成了停车场,包括所有贫困户在内的绝大多数村民发了“旅游财”。不仅当年实现了整村脱贫,而且一跃成为小康村。由此也探索出了请专家团队搞规划、借招商引资大开发、聚多元投资靓村貌、兴致富产业惠民生的“毛寺模式”,带动蒲河沿川10多个村共同走上乡村游致富的新路子。

  西峰区董志镇庄头村的小河湾有着浓厚的古迹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景,石崖、大峡谷、生态湿地、百年古槐、金蟾望月峰、小桥流水、冬季冰瀑等天然景观让这里成为发展旅游的“风水宝地”。但是,由于地处董志塬塬边咀梢地带,川塬兼有,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色产业发展不足,群众收入与全区总体水平差距较大。

  2015年,村里先后组织村民到周边乡村旅游示范点去观摩学习,通过“先醒脑再补脑”的办法,让群众原来“农民就应该踏踏实实种地”的观念,转向“立足优势、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

  庄头村村支书余彦华告诉记者,这两年依托精准扶贫行动的项目资金扶持,贫困户的水电路、住房情况都有了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备,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群众致富有了新希望。

  小河湾山清水秀,村民们都觉得这里风景美,但从未意识到将这些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如今,政策好了,项目多了,全村明确了旅游致富的发展新思路,依托北石窟寺、毛寺村等较为成熟的旅游观光景区,小河湾的乡村旅游会吸引更多关注。”余彦华说。

  目前,小河湾“小桥流水人家”“小河湾艺术聚落”两个旅游项目已列入《庆阳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之中,建成后这里将被打造成“陇上江南”,成为山水诗意情怀体验村、湿地生态游览观光村、乡村聚落休闲度假村,实现旅游开发带动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

  “要在富民产业培育上持续发力,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已有基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持续做大苹果、草畜、瓜菜、苗林等特色产业规模,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的脱贫致富产业。”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说。(陇东报记者闫慧 焦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