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档案文化旅游资源考察团在西和县考察论证档案文化旅游资源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05.04.2016  18:30

  为了深度落实甘肃省委“1+17”精准扶贫方案和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全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步伐,促进档案文化旅游资源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展,建立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西和县委、县政府邀请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团,于3月28日至29日,以档案文化旅游资源发掘、传承、开发、利用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为议题,深入我县十里、石峡、大桥、洛峪、何坝、西峪、稍峪等乡镇档案室,八峰崖、仇池山、云华山等名胜古迹,特别是华胥氏履大人足、秦始皇祭天坛、碧流寺千年古建筑等重大发现进行实地考察,在西和县档案馆参观考察时对馆藏珍贵档案现场进行了鉴定评估,随后在县档案馆召开了考察论证研讨会。
  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豫秦,国家遥感考古中心主任杨林,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胡良友,中国史前文明研究会副会长、北科院中国国学院名誉院长宝世宜,北科院中国国学院院长荆季苹,麦积山石窟管理所副所长李天铭,天水师范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郭昭第,陇南师专陇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余永红 ,陇南市档案局局长甘宏,西和政府副县长冉彦清出席会议。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民盟、县文联、县文体广局、县旅游局、县文化馆、县档案馆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副县长冉彦清主持,陇南市档案局局长甘宏致辞。甘宏说:西和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是晋魏仇池国的故土,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积淀。乞巧、山歌、春倌、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传承多年,久盛不衰,所有这些为建立覆盖全体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奠定雄厚的基础。西和县委、县政府有鲜明的历史文化观,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明确提出“再穷不穷档案,再欠不欠历史”,近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档案资源、档案馆舍、档案安全三个体系建设。西和县档案局一班人在局长石永红的带领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档案馆务、档案业务、档案信息化、档案编研和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相信有西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省市的关心支持,有各位专家学者的科学谋划,西和的档案文化旅游资源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将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魂的思路融为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发展。
  我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地方史专家对西和远古文化、先秦文化、寺洼文化、仇池文化、民俗文化、档案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与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后,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西和县档案文化旅游发展的成果,一致认为西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档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档案工作搞得这样好,让人感到十分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讨会气氛活跃,专家们发言踊跃,一度延长会议时间,忘记了吃晚饭。经过认真研讨,反复论证,晚上九点所有专家即席高兴的签署了“西和县档案文化旅游资源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展倡议书”。
  倡议书指出:西和是乞巧之乡,伏羲生处,仇池古国,为了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促进实施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探源战略,西和县委、县政府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北科院中国国学院以及省市有关专家学者亲临西和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调研论证,特提出如下倡议:
  一是为了进一步发掘、传承、弘扬伏羲文化,建议在西和县成立羲皇书院。近期成立筹备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聘请相关专家为顾问开展工作,以稍峪碧流寺为书院院址,并启动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工作。
  二是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组织国家、省、市文物考古机构对仇池古国遗址范围进行遥感考古调查勘探,探寻与伏羲出生地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
  三是以西和相关遗址为载体,开展祁山道(羌氐道)线路考察论证,争取纳入文化线路遗产项目。
  四是以乞巧文化之乡和西和乞巧女儿节为基础,促进国际妇女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是加强古镇古村调查和保护,培育乡村生态和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这次考察论证活动成果丰硕,研讨会议开得非常成功。
  冉彦清在总结研讨会时表示,各位专家教授对西和档案文化旅游资源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大视野、高层次谋划,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建设性、创造性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必将对西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我们将认真采纳,积极组织实施,力争尽快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