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档案局与蒙古国档案总局签署合作议定书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右)与蒙古国档案总局局长萨鲁签署合作议定书
7月24日,蒙古国档案总局局长萨鲁率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中国国家档案局,与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举行工作会谈,就未来两年将要开展的档案工作合作进行了磋商。座谈会后,杨冬权与萨鲁签署了中蒙两国档案局合作议定书。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等出席签字仪式。
杨冬权在座谈会上说,中蒙两国既是邻邦又是好朋友,自1949年10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正是在两国友好的大背景下,中蒙档案部门的合作也比较频繁、顺利,除了两国国家级档案部门的经常性互访外,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与蒙古国档案总局的交流合作也很密切。随后,杨冬权向蒙方简要介绍了中国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工作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组成以及3个中央级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情况。他指出,近年来,中国档案工作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注重管理和利用与人民生活有关的民生档案,目前各级档案馆利用者群体的70%至80%都是普通民众。中国档案部门也积极挖掘馆藏档案资源,通过开办展览、出版书籍、拍摄文献纪录片、网上公布档案等各种形式进行社会化服务。
萨鲁介绍说,蒙古国档案总局目前下设36个分支机构,全国各省均设有档案馆,与中国档案管理模式不同的是,蒙古国档案总局实行平行管理,每4年进行一次全国档案登记,每5年对下属档案机构进行一次工作审查。目前,蒙古国档案总局馆藏量的60%至70%向社会开放,利用主体为专家学者,以及一些退休工人和学生。由于经费不足,蒙古国档案总局在档案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库房趋近饱和、缺少相关数字化设备等。萨鲁希望本次磋商取得实质性成果,日后得到中方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
根据双方商谈的2015—2016年合作计划,蒙方将派代表向中方学习馆藏档案数字化、纸质档案装裱、修复技术,电子文件的登记、保管及保护,工程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培训班和工作坊中,中方还将为蒙方提供人力、设备等力所能及的帮助。除此之外,两国将合作编辑出版中蒙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交换双方历史档案复制件、举办主题展览等。2015年是中国援蒙建设60周年,蒙古国档案总局保存有大量反映这一主题的档案资料,届时中蒙双方将于蒙古乌兰巴托举办这一方面的专题展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7月25日 总第2639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