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 ”里的忙碌繁琐与收获

20.11.2015  07:54

劝阻马路摊点

网格员吴庆萍的巡防日记

路灯下巡防的网格员

    11月16日早晨7点多,初冬的兰州天刚蒙蒙亮,空气有些清冷。在拱星墩后街社区,网格员周玉琴和其他13位网格员已经全部到岗,开始了新的一天简单繁琐而又充实的网格化管理工作。

    网格化管理工作,就是政府把行政区域划分为一个个单元网格,由网格员分包区域,责任到人,在第一时间调处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开展各种人性化服务,完成好社区的管理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民生服务,为平安兰州建设构筑第一道防线。对于很多兰州市民来说,“网格员”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网格员究竟怎样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工作,许多人并不了解。11月16日,记者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11点整整15个小时跟随拱星墩后街社区的网格员,真实地体验了他们“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工作。

    A

    清扫垃圾铲除“牛皮癣

    上午7:48,记者如约来到了地处东岗东路的拱星墩后街社区。虽然距离上班时间还差12分钟,但是社区所有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岗。

    “我们是8:00上班,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提前到岗,这样可以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体的安排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受理时限分配任务开展工作。”社区副主任庞聪一边介绍,一边指着服务窗口的网格员周玉琴说:“这位是第一网格的格员,待会儿她会‘入格’开展自己一天的服务。

    “这是我负责的网格,这是我的便民服务卡。”趁着空档时间,周玉琴拿出了后街社区的网格分布图,并向记者指出了自己负责的区域。在周玉琴的便民服务卡上,有她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联系电话以及工作照片。今年50岁的周玉琴,来社区工作已经有4个年头了,自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她就成了后街社区第一网格的“格员”,第一网格内的所有居民都是她的服务对象。

    社区书记蔡茜介绍道,拱星墩后街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东起飞天家园,西至鱼池口,东岗东路以北,段家滩以南,辖区总户数2507户,人口7437人,社区除5名管理人员外,其余14名工作人员都是招聘来的公益性岗位,管理着辖区4个网格的工作。如今,每个网格都有“三种力量”进驻,即网格服务员、网格安全员、网格驻格员,他们的职责就是了解民情、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为百姓服务。

    8:15,记者跟随周玉琴前往第一网格巡查。周玉琴的脚曾不小心崴了,当初也没有觉得怎么样,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脚脖子处骨折了,导致现在她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虽说行动有点不便,但是她工作起来非常认真负责。她一边清扫着落在地上的树叶和行人丢在地上的纸屑,一边给记者讲解。“我们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是头绪多,比较麻烦,因此网格员一定要细心。现在是“冬防”的关键时期,扫地时要先洒水,不能出现二次扬尘;要监管小火炉,绝对不能让市民用木材生火;遇见商户把商品摆放到店外,要文明制止;看到四处乱贴的‘牛皮癣’,我们要第一时间清理掉……”

    此时,一家汽车配件商户的卷闸门打开了,一位工作人员二话不说,拿起门角的扫把扫起了门前的落叶,一时间尘土飞扬。周玉琴见状,连忙拖着有点不方便的脚走过去,严肃地指出:“同志,先洒水后扫地,给你们说过无数次了,怎么还做不到?”听到严厉的“”声,那位汽配商户的工作人员先是一愣,随后马上反应过来,小伙子红着脸说:“对不起,大姐,我忘了。”说罢,他赶紧走进店铺提来水壶洒了起来。

    9:15,不足200米的管理路段,周玉琴清扫垃圾、铲除四处张贴的“牛皮癣”,一路干过来,整整忙了一个小时。虽然天气很冷,但记者看到周玉琴额头的汗珠顺着她的脸颊流在了口罩上,口罩浸湿了一大片。返回来的时候,刚刚清扫干净的马路,又落下了好多树叶,她又清扫了一遍,不留死角。

    B

    劝阻马路摊贩杜绝烟煤排放

    9:55,记者和周玉琴返回社区,准备喝杯水休息休息。这时,负责第二网格的杨凡接到了居民打来的投诉电话:“412”马路有四五个当地居民把菜摊摆在了人行道上。挂掉电话后,杨凡叫上庞聪和记者立即赶往“412”马路。杨凡是来自我省陇上江南的武都美女,在社区已经工作了5年了,她工作泼辣,不怕脏不怕累,不论是巡防还是进社入户,总是面带微笑。她告诉记者:“这几个老人隔三差五来这里摆摊,都是自家种的菜,家里吃不完就拿到这里来卖。

    “412”马路上,有4位约六十多岁的老大妈和老大爷,把自家地里种的白菜、胡萝卜和青菜摆在人行道上叫卖。“大爷大妈,人行道上不能摆摊卖菜啊!”没等杨凡的话音落地,一位大妈大声说:“这路是给大家修的,别人能来这里卖菜,为啥我就不能来?”旁边一位老大爷也附和道:“你们不在办公室当干部,跑到这儿当的啥城管啊?”他们认为,劝阻街头摊点是城管的事,社区“干部”当“城管”是“多管闲事”!就这么4个小小的菜摊,社区的三个网格员轮番劝说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是以“今天把这点菜卖完,明天再不来摆了”而告终。

    上午11:15,劝解完4个占道卖菜的菜摊,刚刚回到社区的庞聪屁股还没坐稳,又接到市民打来的电话,称在“412”马路有人劈柴生火炒栗子。“已经告知了许多次了,这些人就是不听,在这节骨眼上,这不是给‘创城’抹黑吗?”庞聪有点火了。他二话没说,带着杨凡和记者赶了过去。在“412”马路的台阶上,果然有一家卖栗子的商户在马路边用木柴生火。随着手摇鼓风机的转动,木柴在风力的作用下“噼噼啪啪”作响,一股股浓烟腾空而起,烟雾瞬间布满了的大半个街道。“我的老板啊!你的家就在跟前,你应该先把炉子生着以后再拿出来使用呀!现在正是‘冬防’的关键时期,你要是这样做,就不要再摆摊卖栗子了。”杨凡严肃地告诉摊主。摊主连连点头答应:“明天我一定把火生着后再拿出来,绝不在现场生火炒栗子。你放心,我说到做到。

    C

    认真巡查织就大气污染治理网

    11:25,处理完卖栗子老板用木材生火的问题后,记者又跟随第二网格的吴庆萍前往鱼池口小商品市场巡查。途中,吴庆萍的电话响了,是社区服务大厅的同事打来的,说是街道办要个关于计划生育的报表。随后,记者和吴庆萍一起急匆匆赶到社区。吴庆萍打开电脑,把社区统计的计划生育报表仔细地查看了一番,用QQ传给了对方。

    刚要动身继续去巡查,大厅里进来了四五个前来索要“点火煤”的市民,吴庆萍一一按要求登记给他们领取了被称为“清洁环保燃煤”的“点火煤”。“这种煤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无烟无味,用打火机就可以点燃。”吴庆萍面带微笑,认真地给前来取煤的市民介绍并推荐他们去买。

    11:45,吴庆萍带着记者来到了小商品市场巡查,走出社区服务大厅时,她还拿来一个塑料袋,顺手装了七八个“点火煤”。记者跟着吴庆萍在市场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冒烟的小火炉。她一边巡查,一边苦口婆心地向商户宣传用柴火生火的危害,并将携带的“点火煤”送给了商户。此时,两个保安推着小轮车走了过来,小轮车上满满当当地装着已经劈好的柴火,“这些柴火都是市场里商户准备生火用的,被我们及时发现没收了,估计有100斤左右。”一位保安说。吴庆萍告诉记者:“鱼池口小商品市场共有300多户商户入驻,使用小火炉的商户有368家,‘冬防’任务比较艰巨。

    中午12:00,网格员们下班了,但是大家都不回去,因为中午就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草草吃过午饭,马上就上班了。

    下午1:00,记者跟随吴庆萍来到后街一家商户,将“门前三包”责任书送到了商户手中。吴庆萍是个干事很认真的人,她一边叮嘱商户再不能把“责任书”弄丢了,一边认真地填写表格。在闲聊中记者得知,吴庆萍是皋兰什川人,来社区工作已有4年时间了。随后,记者跟随吴庆萍和杨凡从第二网格到第一网格巡视了一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D

    收集信息建立基础台账

    下午3:40,第三四网格的曹莉莉返回社区给段家滩的一家商户取“点火煤”,记者跟随她前往三四网格巡视。三四网格有3位网格员,除了曹莉莉还有刘萍和老廖。他们下午的任务就是登记“餐饮单位‘门前三包’基础台账”。从段家滩一直到鱼池口,共登记走访了13家餐饮单位,并给他们建立了基础台账。记者发现,网格员每到一家餐饮单位,都是面带微笑,耐心解释,热情服务,这种工作态度受到被访单位的欢迎,商户们都把他们当朋友一样对待。

    下午5:00,全体网格员都下班了,这意味着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了,但是晚上的巡查才刚刚开始。迎着太阳的余晖,网格员带着记录了各种信息的工作手册,一身疲惫地回到了单位。接下来,他们还要及时梳理和分类一天的工作,将采集到的居民档案收录在电脑里,或者将带回来的代办事项转交给同事协同办理。

    社区书记蔡茜告诉记者,平时网格员要通过入户走访,对计生、医保、社保、卫生等各类信息进行动态掌握,将辖区内全部管理对象逐一“收纳”到网格中,并及时上传到信息系统。下班之后,每个网格员都要坚持写日记,把每天的巡查情况和了解到的社情民意认真记录下来,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E

    夜间巡逻防止二次扬尘

    晚上7:00,记者跟随蔡茜和庞聪,乘坐街道的洒水巡逻车,对辖区工地进行巡查。“我们辖区共有6个工地,其中两个为拆迁工地,作业时绝对不能有扬尘出现,除洒水外,还要求施工方要铺设防尘网,以防造成二次污染。”蔡茜说。

    晚上7:45,记者和网格员一行5人,首先来到了“益通拆迁工地”,远远望去,只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工地洒水。随后又来到康复医院鱼池口分院专家楼工地,均没有发现违章作业的现象。

    晚上9:45,记者一行对省疾控中心33层工地、省疾控中心9层工地、农校操场和甘肃省纺研所拆迁工地等4个工地进行了巡查,巡查结果还是十分满意的。

    晚上11:00,洒水车唱着欢快的歌曲消失在夜的更深处。

    告别了“网格员”,夜已经很深了,记者已是疲惫不堪。

    晚上11:45,吴庆萍在QQ上给记者发来消息,说她正在记录“民情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同时把第二天要办理的事列在日记本上。“现在记性不好了,不记在本子上,怕忘记,耽误了居民的事,就是我的失职。

    时针已指向凌晨1时许,回想一天的采访与体验,记者的脑海中全是“网格员”忙碌的身影。蔡茜、庞聪、周玉琴、杨凡、吴庆萍、曹莉莉……他们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分工协作、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日复一日地忙碌在这座城市的最基层。文明城市创建、大气污染防治、平安兰州建设,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是我市三千多名网格员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兰州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记者盛小荣马进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