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入川拔穷根 治穷致富奔小康 ——武威市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小康工程建设纪实

02.11.2014  12:10

    原标题:下山入川拔穷根 治穷致富奔小康 ——武威市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小康工程建设纪实

    武威市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小康工程新建的小康住宅和暖棚养殖区。

    武威市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小康工程新建的泵站。

    武威市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小康工程新建的渠首。

    2013年6月29日,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开工建设。

    这是武威市推进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拔穷根工程、深入开展双联富民行动的重大举措。

    2014年7月28日,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引水入川。

    这项工程的竣工运行,将有效减轻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压力,改善金强河上游及南阳山片生态环境,为兰州新区西北部构筑道生态安全屏障。

    这项工程竣工运行,从根本上改变了天祝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天祝县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

    天祝县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全县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贫困面高达50.8%,特别是有近5万农牧民生活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深山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任重而道远。

    长期以来天祝藏区群众要求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诉求也很迫切。近年来,武威市通过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推广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努力实现生态移民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目标,使高深山区群众看到了希望,生活在金强河流域上游山区的农牧民对下山入川翘首以待。但天祝县90%的面积为祁连山高深山区,可用于移民的土地极为稀缺宝贵。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为天祝谋划了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之路:下山入川拔穷根,治穷致富奔小康。人往哪里去、产业发展的土地从哪里来,一直是制约移民搬迁的一个瓶颈问题。实施下山入川工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往哪里搬的问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市内一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农林场进入视线。这些农林场设施完备,农业基础强于高深山区,如果将部分贫困农牧民搬迁至此,无疑将会使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要收缴这些农林场,问题多、难度大。火荣贵掷地有声:“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再难也要干,而且要干成!”市委下定决心,顶着种种压力,清理收回市、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林场72个。2012年,武威市无偿划拨给天祝县7个整体收缴的市区农林场,总占地面积6053亩,搬迁祁连、旦马和毛藏等乡镇高深山区农牧民348户1616人,人均分配耕地2亩,户均建设1座日光温室和1座养殖暖棚。2013年,武威市协调划拨黄羊河农场土地3632.5亩,用于集中安置天祝县旦马、哈溪、大红沟等乡镇生态移民370户1478人。

    虽说,武威市将“双联富民”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推进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有效改善了山区贫困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天祝县目前仍有近5万农牧民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和高深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很大。为了贯彻落实好省委扶贫开发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快天祝县扶贫进程,市委主要领导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精心谋划,提出了一项集维护稳定、生态治理、移民搬迁、脱贫致富的综合工程。

    这就是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该项目区位于金强河流域上游东南部,包括华藏寺镇南山村、阳山村和松山镇,总土地面积200万亩。工程估算总投资4.17亿元,设计在天祝县城金强河上游东岸新建引水枢纽1处,修建梯级泵站4座,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铺设提水管道19.9公里、供水管道94.9公里。工程建成后,每年从金强河向南阳山片引水3080万立方米,解决项目区现有2万人及金强河流域上游海拔2800米左右祁连山水源涵养区3万移民的生活用水,解决10万亩设施农牧业生产用水和5.7万亩饲草地灌溉用水,兼顾项目区农畜产品和饲草料加工用水。

    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的实施,饱含和凝聚着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省市有关部门对天祝县的深情厚爱和大力支持。2013年3月份以来,国家扶贫办主任、原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建华先后到项目区实地调研,对项目工程给予充分肯定。

    2013年4月2日,天祝大地春潮涌动,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轻车简从,来天祝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刘伟平省长说:“群众要脱贫致富奔小康,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有效途径,群众也有这个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用地协调,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好地和水从哪里来、资金如何落实、群众怎样增收等关键问题,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破解环境恶劣地区群众脱贫致富难题,努力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同时,刘伟平还调研了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对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指导协调。

    刘伟平省长的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天祝藏区的牵挂和关爱,带动和加快了省、市、县争取和审批项目的进程。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通过多次调研,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天祝高深山区贫困群众生活的艰辛,决心实施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特别是项目争取期间,他亲自为项目建设明坐标、定基调、绘蓝图,修改完善项目申报材料,赴省上京汇报沟通,带领市县两级干部驻兰蹲点协调衔接,全力以赴跟踪推进。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为项目争取铺平了道路,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超常规实现了项目谋划论证到审批开工的跨越。

    天祝县委书记张发基说,对于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省市有关部门的深切关心和鼎力支持,天祝23万各族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永怀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