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不作为慢作为要靠完善制度

18.09.2014  05:03

    8月18日至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率领检查组来兰州视察指导工作,对兰州工作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了贯彻落实王三运书记讲话精神,市纪委于近日出台贯彻意见,并就建立完善落实主体责任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作风纪律的常态化执纪监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市纪委将牵头在全市开展“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方面突出问题,并狠抓“中秋”、“国庆”期间的作风纪律监督,坚决纠正“四风”。(相关报道见9月15日《兰州日报》一版)

    自从中央实行“八项规定”,大力开展反腐行动以来,众多“大老虎”下马,“小苍蝇”落网,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群众拍手称快。但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部分官员、公务员心态各异,其中不作为、慢作为表现比较突出,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彩的消极情绪确实存在于当前的工作中。从高压反腐的胡作为到当前的不作为、慢作为,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一个问题——对手中权力的迷恋,不愿接受监督和制约。其具体表现在,有些人对《八项规定》有抵触情绪,觉得执行太严,自己的各种福利和灰色收入大为缩水,心理落差大,甚至认为有点儿“官不聊生”了;有些人觉得干事容易出事,混日子不干事反而没事;更有人过去习惯了收礼收钱才办事,现在不敢腐败了,干脆连正常的工作也不干了。

    不作为、慢作为是懒政、怠政的具体表现,是昔日机关官僚作风涣散和迷恋权力的“后遗症”。反腐动了真格,有些人就消极怠工,这说明不是现在管得太严了,而是过去管得太松了;不是现在对“三公消费”要求太苛刻了,而是过去大手大脚习惯了;不是《八项规定》取消了正常福利,而是很多福利本就不应该有;不是正常的工资待遇降低了,而是灰色收入不敢要了……

    根治不作为、慢作为,关键还在于完善制度。高压反腐就是要首先形成一个不敢贪、不敢腐的社会氛围,为下一步的整章建制创造理想环境。正如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时所称,当前主要问题是治乱作为,先把乱作为治了,再治不作为。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对群众意见建议和查摆出的问题,必须对准焦距、找准穴位,责任到人,下大气力抓好整改。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对各项工作的进行和开展,要明确考核目标和考核的环节,逐步实现权力模块化、运行程序化、信息公开化、监督智能化,让懒政、怠政没有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问责制,规范问责实体和程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仅不敢乱作为,也不敢不作为、慢作为。

    当官没有特权是应该的,当官不做事却是绝不允许的。随着整章建制落在实处,各级公务员都该明白“为官不易”当属正常,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不是针对哪个地区、哪个群体、哪个人,而是对各级公务人员的普遍要求。而“为官不为”的消极行为则必须依法依规予以惩戒,甚至清退出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