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环境“净化”需重拳出击
从去年开始,兰州市建立了“校园安全保护区”,将校园周边200米都纳入了保护区范围,以集中解决校园及周边区域存在的治安、交通、文化、饮食等各类安全问题,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秩序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但是8月底,兰州市大中小学开学,一些影响学生安全的饮食、文化、交通等现象再次出现,给学生们的健康和安全带来危害。许多家长呼吁,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应该有长效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清除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各种隐患。(相关报道见9月9日《兰州日报》十版)
近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食品涌现。尤其是在校园及周边,三无小食品以其低廉的售价,诱人的包装以及迎合孩子的口味,“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然而,那些“琳琅满目”且售价多在0.5元至1元的三无小食品大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据了解,目前儿童食品主要存在卫生状况差、食品质量差、包装粗糙甚至滥用有毒塑料包装等问题。许多小作坊制作的果冻、汽水、油炸食品等,在制作过程中乱添各类色素、香精等,质量不过关;还有不少食品与玩具混装,一些小食品甚至全无包装。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排解能力差,倘若长期食用此类不合格食品,肯定会对儿童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再来说说那些校门口出售的不良书籍,最近有新闻报道,小学的学生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书包里有不良书籍,里面的描写不堪入目,这些不良书刊,让原本清静纯洁的学校环境受到破坏,扰乱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要营造出拴心留人的育才环境,我们首先要加大宣传,要让商家知道,在一个“互害”社会里,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笔者呼吁,兰州市的各级各部门应出重拳治理校园周边的环境。一方面,应出台相关规定,排查学校周边各类经营场所,重点整治各类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不健康消费场所,取缔无照经营场所,同时还要解决校门口拥堵的现象。还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阅读习惯,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远离问题零食和不良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