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活动课程化,第二课堂别具魅力
06.06.2014 14:23
本文来源: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通讯员 巩红冬】第一课堂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侧重理论教学和系统知识的传授,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是在学校的统一管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组织或参与的学术、科技、实践、文体、劳动等活动,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育人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育人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性水平,实践全程、全员育人理念。2007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和加强活动课程建设,切实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与学术报告、劳动等非正式课堂活动纳入课程化管理,目前已建成8门校级精品活动课程。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进行总体设计,明确活动课程所具有的内容和价值,体现我校“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精神,将活动课程和传统的第一课堂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次,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基础,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劳动和创新奖励学分为五大类型的活动课程体系,明确活动课程目标、活动要求、审批程序、组织与管理,考核和学分认定、教师工作量计算等环节,使活动具有课程化的要素,构建活动课程内容体系,规范活动课程的内容。
第三,通过设立学院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活动课程审定委员会、活动课程指导办公室、系级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等机构,先后出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活动课程规范》、《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精品活动课程建设和评审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活动课程管理文件,形成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的合力,充分调动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积极性,健全多部门、全员协作的管理运作机制。
第四,建立活动课程考核和学分认定管理层级制,确定学生活动课程学分认定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程,量化教师工作量,完善指导教师待遇等配套制度,为活动课程的规范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活动课程的建设,可以解决民族地区教育背景资源贫乏的困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彼此心灵碰撞的平台,促进民族地区师生交流与互动,增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从而使达到师生“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包容,从包容到欣赏”的过程。
本文来源: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06.06.2014 14:23
学校召开就业工作调度会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高校毕业生甘肃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