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打通教学通向就业的“立交桥”
原标题:校企合作打通教学通向就业的“立交桥”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倡导学生“体面的就业”
核心提示
“订单班”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把校企合作培养的优势最大化放大,从订单班培养到顶岗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学院院长闫林德告诉记者,订单班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途径,但是,学院从与企业接触到送学生去工作的数年时间里,订单班浓缩了校企合作的精华。这样做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学院刚刚出台了一个加强学生就业的奖惩办法,这里所说的就业不是学生走出校门有份工作就算就业,而是,要彻底解决学生高质量的就业,让学生学有所长,长有所用,体面的就业。
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日前,由甘肃紫金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2014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紫金助学金项目捐赠仪式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在捐赠仪式上,甘肃紫金教育发展基金会向21名困难学生每人捐赠5200元助学金。2014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紫金助学金项目是甘肃紫金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之后实施的慈善助学活动之一,主要目的是以助学金的形式,帮助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其实,之所以启动了这个助学金,还要从2011年的校企合作说起。2011年9月,甘肃紫金成立不久就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在汽车工程系设立“紫金班”,公司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资助“紫金班”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和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公司还为学院无偿赠送了价值100多万元的挖掘机、装载机及零部件,建立工程机械实训室,改善了学院相关专业的实训条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紫金公司大力支持下,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还举办了“紫金杯”技能大赛。随着校企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将在工程机械、生态旅游、新型农业等领域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合作,最终实现校企、学生多赢,共同为兰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6种校企合作模式保障就业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汽车机电系建成了“瑞德”、“勤美达”工学交替模式;“小巨人”、“信泰”、“联邦”、“方太”、“金岛”订单培养模式;“万里”——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海红”、“紫金”模式,即企业在学院投资建立实验室,设立奖学金;“北仑”模式,即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共同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军营模式”即组建预备役汽车连、工化连,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将军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强化专业技能。截至目前,该系已建立企业冠名定向班10个。通过多种模式实践,校企共育共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需求,基本实现企业“零距离”,经过锻炼、培养,绝大部分学生现已成为企业骨干。同时,合作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稳定保障,近三年,该系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负责与企业对接的赵中强副主任告诉记者,他们经常走出去,走访企业。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在与企业合作的时候,是有一定门槛的。他们重点考察一些专业对口的,有独立产品,发展环境比较好的企业,从而建立供需关系。现在他们除了这些已经常年合作的企业外,正在与富士康进行对接。学院秉承“专业紧贴产业、教学紧盯企业、精品畅通就业”的专业建设理念,实施双循环工学交替相结合即: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当学徒实践(实训基地)—理论知识再学习(校内)—当学徒实践(工厂)的人才培养过程。依据专业开发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的原则,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出发点,打造专业品牌。其中,数控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为省级教改试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为院级重点专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