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管“超配”不看广告看疗效
山东省财政厅近日出台《山东省省直事业单位部分通用资产配置标准》,为山东省事业单位配置资产设立“标尺”。根据这一标准,山东省事业单位不配置进口办公设备和家具,厅级干部办公家具配置费用人均不得超过2万元,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
干部办公室面积和装修超标问题一直备受诟病,坊间更是将之与“三公”并列,戏称为“第四公”。也因此,我国从1999年开始,先后从国家层面出台了若干文件,对干部“豪华办公室”问题进行约束。随后,各地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均对不同级别官员的办公设备和家具等进行规范指导。然而,官员办公室超标现象并未因此绝迹。此次山东出台的《标准》,尽管规定较为具体细化,操作性强,但效果恐难达预期。
该《标准》首先会让人心有担心。既然规定了家具档次和年限,那么,这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置换家具之风呢?一些已经超标或超年限但仍可使用的家具该怎么办?尤其是上任留下的,该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继续使用而不是乘着规定东风名正言顺地淘汰?如此等等,不能依靠官员自身的觉悟,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衔接办法,有一个客观的评估机制,但标准中并没有。
其实,官员办公室的奢华配置,家具不过一面,甚至只是假象,更隐蔽的办公设备才是问题。尽管《标准》规定不得配置进口设备,但却没有对价格划出严格上限,这就给高配留下可能和空间。
另外,监督也是个大问题。目前监督方面的现状,正如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所言,部分地方党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已被虚化,很多部门的纪检甚至已经走向了监督的反面,成了自家领导的“消防队”。在内部监督靠不住的情况下,如何让监督透明阳光,至为关键。这方面,是不是能让地方人大好好发挥自己的审议权监督权?毕竟,政府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官员办公的装修配置费用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人大有责任有义务迫使政府“捂紧钱包”,有权决定如何花、怎么花。
尽管中央禁令屡下,多地也有类似标准,但全国各地领导办公室超配却屡见不鲜。官员爱折腾的背后,其实还有一大原因,就是领导屁股坐在自家小金库上拍脑袋。这恰恰是公众监督最难达到的领域。虽然《标准》中考虑到了这一点,“对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资金申请不予安排”,但如果单位小金库依然还存在,或者钥匙在领导手上,根本没防,还谈什么“防不胜防”?尤其需要提及的是,虽然各地对超标问题多宣称已介入调查,但除了宣布一些整改措施之外,官员的责任追究,均鲜有报道。不痛不痒的吓唬,真以为官员是吓大的?
正如广告所说:《标准》虽好,但要看疗效。要想《标准》不沦为纸上谈兵,必须有狠辣手段,只有将可能超配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看得紧,管到位,才能缚住官员的手,管住官员的心。什么时候领导不敢超,不愿超,也无法超了,才算是胜利。文/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