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力量——标准化战略助推我省经济发展

09.12.2015  18:53

  “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

  质量从何而来?质量由标准而来!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实施标准战略,为质量兴省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和保障,有效地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自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为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质量强省标准先行

  为全面推进全省标准化发展,我省紧抓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由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0年)》,成立了30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考核检查和督促指导工作,保证了我省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协调推进。

  为确保全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由省政府专门制定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从全面开展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工作激励措施、重视标准化工作基础、强化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夯实企业标准化基础、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推进环境保护标准化以及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等13个方面,提出了33项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和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

  全省现行有效地方标准2011项,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符合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甘肃省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规划》《甘肃省旅游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甘肃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四项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的出台,为循环经济产业、旅游业、特色优势农产品和高新技术等四个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标准化工作的大发展。

标准化为各领域发展扬起风帆

  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覆盖面广的农业标准体系。我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张掖制种、武威葡萄、定西中药材、陇南油橄榄、静宁苹果、兰州百合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都有了具体科学的系列标准。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得到了有效转化和推广,农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数字是枯燥的,而枯燥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真实直观的发展成果,数字是简单的,而简单数字的背后,则蕴涵着无法量化的辛勤努力。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4个,涉及全省14个市(州)的75个县(市、区),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生产的主要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为帮助企业强化标准基础,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我省质监部门结合“质量服务在企业年”活动,开展“百家企业标准化提升服务工程”,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采标企业和产品覆盖了机械、冶金、石化、建材等近20个主导行业的企业。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效果明显,中石油兰州石化、天水星火机床、兰州昆仑燃气、碧口水电厂等185家企业通过了国家标准委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

  同时,标准化工作在指导行政节能监管、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节能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以资源性消费产品定额、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发布循环经济地方标准20项,累计发布循环经济地方标准121项,并向国家标准委推荐申报了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试点单位2项。

  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公共管理,构建和谐民生,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省先后制定实施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导游服务管理规范》《美容美发企业等级评定》等一批服务业地方标准,为促进和规范甘肃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在餐饮、商贸、旅游、通信等多个服务业领域,组织建设了平凉崆峒山、临夏移动公司等2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起到了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示范作用。(记者沈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