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标准化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8.01.2015  03:12

    “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让我们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兰州市五十四中副校长孔雯说。在她手中,有一份对照表,详细记录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前后,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变化情况。“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2013年3488平米增长到2014年的10893平米,教学用计算机从186增长到226台,图书总册从50155增长到67654册……”这组数据只是全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一个缩影。

    多年以来,入学难、择校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主城区导致的。如何让义务教育阶段各县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呢?“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置条件。”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告诉记者,2014年,为促进各县(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继续推进了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并将10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目前,已经有121所学校达标,超额完成了2014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与此同时,《兰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西北地区教育中心和人才高地,教育发展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

    在督查中记者看到,新翻建的牟家庄小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生源近80%都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小学,陆续建成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体育特长班、计算机教室等。“不仅硬件设施得到改观,师资方面也得到了加强。”该校校长赵映坤说。如今,牟家庄小学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还开设了书法、电子琴、十字绣等特色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南战军告诉记者,加大经费投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2014年,我市安排8460万元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用于补充提高标准化学校和标准化教学点的教育装备。几个县区先后投入8236万元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建标各校配备各学科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视频监控、直饮水等设施设备,生均图书册数、生机比、生均仪器设备值等均达到兰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评估指标。

    有了优质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培养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轮训、轮岗的政策就促进了师资力量的交流。据悉,我市每年组织1000名农村教师进城集中培训、1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100名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班跟师培训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兰州市五十四中的教师也在轮岗的范围之内,据孔雯介绍,在2014年,五十四中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教师就调走了2名,交流出了8名,进入了7名。

    “控制‘择校热’、‘大班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任务。”南战军说。近年来我市采取诸多措施,使大班额问题得到了初步遏制。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师资队伍建设等项目和渠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择校”流动。在新生入学关方面,我市按照小学招生“属地管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初中招生“免试直升、相对就近、对口划拨、兼顾户口”的原则,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区域内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范围,公平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坚决杜绝违规招生,有效控制班额。切实做到“三公开四严格”,即:公开对口划拨方案,公开小学毕业生名单,公开中学录取新生名单;严格控制中小学生非正常流动,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控制班额。目前,90%以上的学生都能就近入学。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控制学生非正常流动,对不符合条件、不符合规定的转学、借读生学校不能无原则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不能认可或办理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