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柴生芳】时代楷模柴生芳百日祭

22.11.2014  12:23

  时代楷模柴生芳百日祭

  新时期柴生芳

  韩纲

  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不会显赫一时,但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柴生芳同志是陇原大地成长起来的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优秀代表,是干部群众说起想起就热泪长流的中国好人,是甘肃人民引以为豪的时代楷模。“以正气还天地,将身心献人民”的柴生芳,触动人们内心深处至真至纯的柔软情感,在神州大地掀起强烈的“心灵海啸”,浪花朵朵清雅芬芳,涟漪层层荡气回肠,人们敬重他、学习他、追思他、呼唤他……

  2014年11月22日是“寒衣节”,也是柴生芳的“百日祭”。从8月15日凌晨因劳累过度猝然离世至今已过百日,总觉得年仅45岁的临洮县县长柴生芳“他还活着”,好像走在山村小路,好像蹲在田间地头,好像坐在教室听课,好像接待无助群众,好像深入企业调研,好像查看项目落实……县长办公室的灯每晚仍然亮到凌晨,也许他在梳理工作日记,也许他在绘制村组地图,也许他在学习政策理论,也许他在钻研法律法规。柔和而温暖的灯光,在暗夜里亮出坚定光芒!

   一心为民

  一个人是否形象高大,并不在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他的人格、胸怀和修养。柴生芳像麦穗始终低着头,“我的谦卑就是我的高贵,我的高贵就是我的谦卑”,为群众竭尽全力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千方百计解难事,把党的温暖洒向贫困地区的千家万户,把政府关怀送进劳苦群众的田间地头。从“出门招商、回家下乡”到“开门办公、马上就办”,从精准扶贫到修桥通路,从解决拆迁低保、灾后重建、供暖上学等民生难题到帮助特困户双联户脱贫致富,从最偏僻村庄的跋涉身影到险情灾祸现场的指挥若定,从与群众促膝长谈到四处奔波争取项目,他既抓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大事,又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急事,既给群众精神上的激励安慰,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他将群众来访视为送上门的社情民意、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送上门的发展点子,端茶倒水、耐心倾听,敬民如父、事民如母,让群众交口称道难以忘怀。

  柴生芳常说,干公事,民生是底线。为此他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为大爱,每天高强度超负荷工作12小时以上,离开前连续工作竟达17.5小时,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以万家忧乐为圆心,以幸福美好为半径,直到用宝贵生命为“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作出鲜活诠释。当柴生芳离开他热爱的事业和热爱他的百姓时,临洮人民自发送别以至万人空巷,干部群众提起他就哽咽难言甚至涕泗横流,正如臧克家《有的人》所说: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群众却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

   两袖清风

  修身如玉、守廉如石,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同为万众瞩目的县长,有人身陷囹圄不能自拔,有人执政为民流芳千古,“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成为天壤之别的分水岭。柴生芳常说:“如果我爱财,我就不从国外回来了。”他能够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坚持开门办公,将送礼人拒之门外;住办公室吃机关食堂,从不搞特殊讲特权;坐的车上除了雨鞋、雨衣、草帽、茶杯、笔记本外,再无他物;到乡村调研常自带干粮,偶尔在村民家吃饭都付饭钱;在外出差,吃住用行能省则省。他在家里筑起防火墙,反复叮嘱妻子:“随便收别人的东西,咱们就离婚”;80多岁的老父亲长途出行都坐大巴车。他在生活中整洁朴素,衣服不多修修补补,私人请客、办满月酒、亲戚事务等总是坚持原则公私分明。

  在定西的8年,柴生芳秉持“赶考”之心,把岗位当“考场”,以人民为“考官”,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留下了“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的生命告白。对照被誉为“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的中纪委副书记刘金国,当有人怀疑他“”清廉时,刘金国淡然一笑:“有人说我‘装’,那我就‘装’到死。咱们共产党人都‘装到死’,不就成真的了吗?”他们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剑胆琴心啊!

   三更灯火

  古人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人生没有希望;一座城市不读书,这座城市没有希望;而主政一方的党政干部不读书,当地改革进程与发展质量将大打折扣!

  柴生芳是书山学海的精英,是百学不厌的钻头,从庆阳市高考文科状元到北大高材生,从日本国立神户大学艺术史学硕士到文化结构学博士,他敏而好学手不释卷。艰苦求学的经历让他懂得了“锅底法则”:人生好比一口锅,当处在锅底时,只要肯努力读书,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向好的。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工作时,他坚持向领导、向同事、向书本、向实践学习,战胜古墓堆的险惑,历经“炼丹炉”的锤炼,很快成为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在定西县区任职后,他既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完善素养,又学习现代前沿学科以拓宽视野,还摘录中外名言警句以励志修身,8年间写下30本170多万字的工作日记,因为他知道:“学习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每年不能保持7%的更新,就难以担当重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读书成为柴生芳的第二生命,他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他走到哪儿就将一箱箱书带到哪儿,他把茶余饭后的空闲和登机等待等零碎时间都用来看书,还鼓励和督促身边人学习。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和名师点悟,博士县长柴生芳思索着做学问“形成主见、发现不能解决的事情、融会贯通、知不足、以简御繁、运用自如、一览众山小、通透”的8重境界,时时积累着感悟才智,渐渐勾画出改变成长,将学习心得挥洒自如地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智慧、服务群众的能力和言行举止的魅力,最终把知行合一的“县长论文”书写在广袤无垠的黄土地上!

   四海为“

  宁要家乡一抔土,不恋他乡万两金。在柴生芳心中,家乡甘肃是个神圣的地方。从燕园骄子坚守初心来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留洋博士弃学从政进入省委办公厅调研处、从省委机关主动请缨投身艰苦基层,在面临三次关键抉择时,柴生芳从不迷恋都市繁华和异国情调,人生航向总是朝着“”的方向。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把所学知识用在家乡,心里才踏实。

  在工作中柴生芳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奋发进取谋划发展对策,坚定不移推动工作落实,以人格力量感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用勤勉务实赤诚奉献富民兴陇事业。如今他在陇西县参与筹建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安定区参与推进的工业园、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国定西西部汽车城等项目已经开始造福群众。担任临洮县长后通过大力推进和积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临洮县被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和“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为跨越发展争取了新的机遇。一个个落地项目,犹如一架架推动经济发展的猎猎风车;一件件惠民实事,仿佛一条条润泽饥渴心田的涓涓溪流,风生水起云飞扬,“实干县长”美名传。

  为了大“”幸福欠了小“”甜蜜,柴生芳平时以打电话、发短信或送“微信玫瑰”等方式与家人交流,没时间陪娇妻幼女照全家福,两年没见过亲哥哥一面。在家的时间很短促,他为父亲洗脚、帮妻子做家务、逗女儿开心……小心呵护着宝贵的天伦之乐!

  韩国超市的大米,袋上若有“身土不二”字样,价格要贵不少。按说地产大米省储免运便宜才是,可人家却看重乡土情结,认为乡人故土浑然一体,原土原味健康可贵。柴生芳一生四海为“”,坚守“身土不二”,风风雨雨为人民,山山水水留足迹,最终超越了时代地域界限,成为万人景仰的时代楷模!

  柴生芳的坟茔,位于临洮县东山一面寂静的山坡,坡下是他呕心沥血的黄天厚土,是他魂牵梦绕的临洮县城。枕着这方咫尺天涯的桃源净土,柴生芳将短暂而永恒的人生浓缩成四个大字,上善若水又真情似火的“此木生芳”——真是闻之心碎又心醉、品之如诗又如画的墓志铭啊!

  静寂墓地前摆放着鲜花、供品和花圈,默默诉说着绵绵不尽的哀思怀念。先后祭拜的,有来自日本的各界友人,有神州大地的学友故交,有省城内外的同事亲人,有机关乡村的男女老少……当然还有最让他牵挂的孤妻弱女,妻子祁雪莉胃痛心痛,3岁女儿甜甜肺炎初愈,她们身体都很虚弱。省委书记王三运登门看望,大家纷纷献爱心伸援手,相信她们一定会坚强起来!

  从同事到伙伴到战友,从婚礼到葬礼到祭奠,从意气风发到志趣相投到天各一方,我不由仰天叹息;从甘肃到北京到日本,从考古到调研到县长,从优秀党员到时代楷模到中国好人,柴生芳含笑九泉。

  这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有人唤回心底良知,有人厘清存在价值,有人认准人间正道,有人修正人生航向。

  这是个让人肝肠寸断的时刻,沐浴了清亮透彻的心灵洗礼后,大家发自肺腑地说,柴生芳——此木生芳,他是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