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王口水战,少了受众意识
近日,打开微博、微信接连遭遇刷屏,先是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一篇满念情怀的《记者不可欺》,后是央视新闻调查记者王志安《一个人的勒索》与其针锋相对。两人也都算是国内一等一的调查记者高手,从行文便可看出,一个深谙当下社会流行心理,一个自诩能用冰冷理性温暖世界,不过两人却总是为老不尊、冤家路窄,在网络上相互挑逗羞辱,惹得记者圈内一阵唏嘘感叹、众人出来打围解读不说,以致于我这等新闻学徒都忍不住想跳出来说一句:“你们真是够了!”
不过,我倒也感谢这种旁观的收获。当我被你一言我一语搞得昏头转向、犯了迷糊,不知去信谁时,循着各种或宏大理想或个人情怀或专业细节被人带路时,走了一小段,我总能找到矛盾、自感已入谎言编织的陷阱。起初,我轻而易举就相信了那些弱者并不弱的论调,恨不得奉若金科玉律,也对红嘴乌鸦心生同情,特别是在看到一个采访过他的北京学生也摇旗呐喊,心里的好感度一度攀升,因为这让我联想起了许多知名记者说的:“你帮老百姓做主,结果到头来骂的最凶的正是他们。去他妈的理想,姐挣钱去了!”这种境遇,相信许多同行深有体会,必定呼应者众。这不,我认识的几个大报老师,纷纷转帖此文,但无一人稍加点评。让我遥想,难道这又是个人与体制对抗的悲剧,又将印证众人皆醉或装睡的中国现实?同类型的事儿,只要把板子打在这个逻辑缺陷上,一抓一个准。
不过我想,可能我又会犯一个错误。于是,我去好好看了新闻调查那期走廊医生的报道,结果大潮褪去,我终于看到了谁在裸泳。一个事件,两个截然不同的报道。对比之下,不得不承认,王比柴的采访报道更加专业扎实,其结果说明,柴可能被采访对象耍了。但就是这么一件其实并不复杂的事儿,被柴一搅混,一个翻滚上升到过度医疗的境界,“给正常人安装心脏起搏器”,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故事令每个人的神经为之颤动,传到高层耳朵里也被立即叫停。这一次因为事实重现带来的反转让我懂得,在评论之前切勿不知事实,上来就站队、做耳聋眼瞎的喷子,也让我对王不再那么厌恶,并强烈欣赏他顾大局、识主流的专业态度。尽管,他还是那么喜欢找骂。
一路追根溯源,再走到今天法院起诉。这场对手戏看完,给我的感觉,倒没那么觉得是法律真实与新闻真实的辩争,而是关于传者意识的冲突,是自己本位还是受众本位,是尊重本位还是诱导本位?
我不想把两人的私德问题拔高到两种媒体运作方式和社会思维方式的差异,因为这多少有点故弄玄虚和肆意扩大,但并不代表着这与他们所处环境对立场影响没有关系。在我看来这两人的毛病都是自以为是,背靠大树不说人话。
其一,循循善诱的痕迹过于明显。本是一个客观的提问主体,两人却偏爱穿凿附会。且看一个细节,王问:“有没有一个叫柴会群的人采访过你?”虽有必要,但这简直让人觉得在公报私仇;柴又说:“我虽然没有跟那个病人核对过,但根据其他线人及我的采访记录,没有问题。”我不相信我们的年度风云记者会这么简单就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这只能证明是一种思维惯性依赖,或存在有意片面的不良动机。
其二,不爱问人,甚至专家,靠个人经验判断臆想。柴长期跑医疗口,却连一些最基本的医疗常识都不知道,这种满是权力骄横的偏执已见实难算作一种有勇气和智慧的固执!王稍微好点,知道做个小学生,不懂的要问,但看看他在微博上有些发言,简直替他着急。作为一个以严谨、理性自居的记者,却老犯一些稍加思索便会归谬甚至只是常识的问题。
最后,我很想引用走廊医生那期节目里,某病人的话,“我不关心你们到底如何如何了,也不操心医院有没有腐败贪污,我就想治个病,做个检查,把事儿说清楚。”我倒是不烦让你们的口水战再飞一会儿,法庭对决的结果也快出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只是提醒尚还幼稚的自己,不要再被骗的那么蠢,一切只看建构于专业之上的事实。文/向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