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柯璀玲:借巨资建裕固族村寨

02.09.2015  18:17


  柯璀玲在自己创建的村寨展览馆

   央视网讯 (记者 孔华)8月27日下午,55岁的柯璀玲身着艳丽的民族风服饰,站在刚刚建成的裕固族特色村寨里,向“一带一路网络文化采风团”记者们讲述每件裕固族服饰、挂件、织毯的故事。这个收集40多年民族物件的女孩,如今成了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她说:“之所以这样执着于民族文化传承,是为了给裕固族留点记忆”。

   借巨资建民族村寨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裕固族人的聚居地,人口只有1.3万。离县城不远的一条小河,流水潺潺、绿树掩映,耗时一年多初步建成的裕固族特色村寨(裕固人称“尧熬儿”)今年8月试开放。这个村寨的主人就是柯璀玲,她是裕固族服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裕固族皮雕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柯璀玲投资300多万元,建设28000平方米的裕固族特色村寨,其中270万元是向银行贷款、亲友举债而来。

  “我想在这里复原我们裕固族民族文化,大家可以通过吃饭、看展览、接受培训、定制服饰等了解、参与、体验裕固族文化,让裕固族文化在活水中传承。”柯璀玲说,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是她多年的梦想,这个梦想能实现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村寨里能通水、电、路都是政府修建的,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宣传中做了大量工作,否则我们的文化就灭亡得更快了。”

   14岁爱上民族文化

  14岁那年,柯璀玲开始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她四处收集本民族服饰、佩饰、挂件、刺绣、生活用品等。她还不断向族人学习各种手艺、技术,如今,她会皮雕、刺绣等16样裕固族手艺。

  为了学习皮雕技术,她带着妈妈一起找到远房的舅奶奶软磨硬泡,最终舅奶奶不仅将老伴如何做皮雕的技术告诉了她,还将老伴去世后留下的皮雕工具全部无偿赠送给她。

  退休后,柯璀玲更加致力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说我们本民族的语言了。比如说,因为很多裕固族人不再放牧了,放牧的一些用语年轻人就不太会说了。还有,我们民族的女孩,根本不知道我们民族荷包的含义……”基于此,柯璀玲在自己的特色村寨办起培训班,热爱裕固族文化的人都可以来学习。

   给本民族留点记忆

  今年6月,柯璀玲带着自己收藏的多件裕固族物件,在香港举办了为期16天的展览。很多看了展览的人大为惊讶,不仅因为他们第一次听说裕固族,还被该民族大量精美的展品打动。期间,很多人想出高价买展品,被她一一拒绝。

  “我们民族只有一万多人,一个人留一件东西也只有一万多件。今天我100万卖给他们,明天我们的后代就要用1000万买回来。”柯璀玲说。

  柯璀玲一年做3件皮雕,收入十多万元,加上三四万元退休金,本可以过非常安逸的生活。为了保护、传承裕固族的文化,她四处奔波,倾其所有建设特色村寨。

  “族里人都说,我死了都能买个金棺材了,还要这么辛苦干嘛?我说,我苦哈哈地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给民族留点记忆。”柯璀玲说,裕固族特色村寨目前只建设了一部分,要真正复原裕固族文化生态,总投资大概需要600万元左右。

  她要继续为梦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