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荒山深处守林人:坚守数十年 每年磨破三双布鞋

11.11.2014  14:52

  中新网兰州11月11日电 (刘玉桃 陈求隆)一瓶水,一块干粮,一根木棍,年近六旬的老人寇登堂,作为林场的职工,35年如一日,从早晨6时到下午6时,最多一天要走30公里路,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实在无聊就吼两嗓子秦腔,他记不清自己翻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20多岁就开始和父亲一起植树造林,巡山守林,如今父亲早已离世,我仍坚持着这份工作。

  位于中国大西北的甘肃榆中北山,常年干旱少雨,荒山一座连着一座蜿蜒到远方。经过数十年不间断的植树造林,如今,整整齐齐的树苗从山脚一层层种到山顶,远远望去,像大山围上了一条绿色的围巾。

  每天清晨,寇登堂手握一根木棍,肩背水和干粮,绕山步行去照看他的“孩子”们,渴了就席地而坐喝点水,饿了就吃点馍充饥,手里的木棍是用来防野兽的,也用作拐棍,走累了拄着它休息。

  寇登堂说,父亲就是大山绿色的守护者,种了一辈子的树,他想继承父亲的心愿,继续为北山植树造林,从27岁开始至今,他种了35年的树,至少能种满一座山头。“如果每个人都种一座山,北山就不再荒凉,地球的绿色就会随处可见。

  冬天来临,天干物燥,巡山时,多留意农民点火取暖未灭的火堆以及放养的羊把树木吃掉,检查树木有没有遭虫害,或者受冻,都是守林人的工作内容。“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就像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爱护呢?如今北山的农民很多都搬走了,放养的羊也少多了,山都绿了,夏天真好看。

  穿着妻子做的布鞋,每天走在羊肠小道间,翻山越岭。寇登堂说,“自家做的布鞋,耐穿舒服,脚底不起泡,一年能走破三双鞋。

  甘肃榆中县北山住户韩志雄说,家里的30亩地,如今都种上了树苗,以前家里种些土豆麦子,十年九旱,庄稼收成很不好,现在都种了杏树、侧柏,一片片绿油油的树林,防治水土流失,气候好了,雨水也多了,以前山上寸草不生,现在有了绿色,心情也好。

  目前,韩志雄在榆中贡井林场打工,在北山其它荒废的山上种树,种一棵树一块钱,他和妻子两个人打工种树,一天最多挣400元(人民币,下同),情况好点,半年能挣4万元钱,够自己一家花了。

  十年九旱是早些年这里的真实写照。韩志雄说,小的时候家里的水窖都是上锁的,以防别人偷水,不下雨,山上没水,部队从县城用水车给山上的村民运水。那时小伙娶亲,姑娘先来看你家有几口水窖,没有水窖就不嫁。而现在集雨水窖很管用,人畜饮水不再是问题。

  甘肃榆中县林业局副局长彭加福表示,榆中北山属于高寒地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改善北山脆弱的生态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种树。

  如今这里,气候有了明显的改善,家家户户的水窖有充足的存水,山里常现景雕、喜鹊、猞猁、猫头鹰、狐狸等野生动物。彭加福说,“国家保护动物岩羊,增至200多只,消失多年的植物,如华北驼绒藜也开始生长。

  一辈辈人坚持种树,如今这里已形成小气候,水土保持良好,降雨明显增加。韩志雄说,“以前沙尘暴来时,站在这个山头看不见对面山头,如今满眼绿色,一览无余。”(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