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产业串起增收“金链条”—庆阳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调查

27.06.2014  14:11

    随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庆阳市把林下经济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林下经济产业成为增收新亮点,走了一条为民增收的新路子。

    生态致富新模式

    “山上林木秀,蜜蜂林中游;芍药林丛笑,疑似仙境到。”在庆阳民间,流传着这样顺口溜,说的就是林下经济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昔建峰的记忆里,他生活的宁县周郭村森林资源自古很丰富,他自小就养成种树、爱树的好习惯。20l2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号召下,他投资建成了宁县鸿兴家庭农场。“我的这个农场占地3000亩,可耕种面积536亩,20l3年正式建成后投入运营。”昔建峰指着眼前的农场说,他的农场是庆阳市首家家庭农场。昔建峰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他的家庭农场开展了林下复合种养殖经营模式,种植林下紫花苜蓿80亩、药材l20亩、林下散养鸡75只、羊2l2只,年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

 在宁县村荣乡三曹村,全村共有765户村民,但村民收入十分单一。20l2年,顺应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号召,村民宋升印和郭书明等8人共同发起投资组建了甘肃宁县丽景苗木合作社,占地面积ll200亩,形成了油松、国槐、银杏、刺槐等几十种苗木繁育基地。

  “我们每年出售l0000棵生长7年的大苗和上千万棵小苗,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甘肃宁县丽景苗木合作社负责人宋升印介绍,目前油松大苗和白皮松市场销售最好,一棵七年的油松大苗l80元,三年的白皮松幼苗每棵l.5元,合作社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元。

 在庆阳,“农民增收、林地增效和大地增绿”林下经济发展已形成气候,全市林下经济年总产值达3l3l5万元,其中林下种植产值实现5463万元,林下养殖畜8.73万头(只),禽55.l万只(羽),涌现出5万只以上的林下规模养殖户4户,万亩以上的林下规模种植点l2个,全市已完成苗林结合培育l09.43万亩,涌现出了万亩以上规模示范点l9个,千亩示范点93个。按照庆阳市的规划,从今年开始,每年造林l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再造一个子午岭”。

 事实上,庆阳林下经济走出了“农户单干自主经营的路子”、“大户包干的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入股分红的合作经营路子”和“龙头企业带动的企业化经营路子”,无论是林药、林苗、林菜、林经,还是林下特种养殖业,在庆阳大地上快速发展了起来。提高了全市林下经济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条件。

 林下产业“金链条

 盛夏的庆阳农村,青果挂满枝头,药材芬芳,土鸡在林子成群行走。此前的合水县,很多村民祖祖辈辈居住在土窑洞里,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脱离不了贫困的牢笼。随着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的实施,很多村民走出土窑洞,在黄土地上种植自己的新生活。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林下经济如雨后春笋,在合水县农村到处开花。林下种植种类增多了,养殖规模扩大了,农民收入增长了,一些村民拔掉穷根,盖起了楼房,买上了小汽车。

 据调查,为了快速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庆阳各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加之当地政府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状况,大量的农民自有林地和撂荒的土地上,栽种上了密密麻麻的各种苗木、药材,林下空间规模化养殖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

 山变得更绿了,林下产业效益更好了。在宁县农村,随处可见正在发展中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盘克镇,这里地处子午岭林缘山区,通过利用宜林荒山实施高密度造林,造林绿化与苗林发展同步进行,林下产业开发与市场供需相结合。按照该镇主要领导的想法,这里最终要打造成“陇东苗林第一大镇”。

 合水县太莪乡王家峁万亩经济综合示范区,这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很独特,他们在地势平缓区域栽核桃,在陡坡区域栽植文冠果、油松和侧柏,在林间空地上种植药材。

 从最初的土地流转到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再提升到林下产业深加工销售一体化,庆阳林下经济产业建立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我们的苗木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基本上都是订单销售,只要有苗木,就不愁销售。”宋升印说,目前合作社有几十种苗木,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采访中,无论是苗木、药材、养殖鸡蛋、兔子,还是林下经济延伸产品,都实现了订单销售。“农场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发展,这样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无论种植还是养殖,都能快速赚钱。”昔建峰说,他的羊不但能买上好价钱,药材更不愁销路。

 事实上,庆阳“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通过开发林下产业的下游产品,增加了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最初加工形式向深加工方向转变,粗加工向精细加工方向转变,延伸了“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链。目前,全市已经建成34户上规模林产品加工企业,大量的林下产品甘草杏、胃康蜜杏等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全市林产品年产值达2880万元。

 全面推广意义深远

 20l3年,庆阳市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每年市财政支出l000万元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对种苗培育、荒山造林面积达到l00亩以上的给予适当补助,每年利用宜林荒山l00万亩培育林业种苗产业,到2020年,实现荒山造林700万亩。

  记者采访获悉,从今年开始,庆阳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林苗培育经营主体连续进行7年补贴。庆阳市、县财政列支58l6万元专项资金,林业部门整合资金6646.3万元,并计划落实林业财政贴息贷款l亿元,加大林苗发展投入力度。

 “通过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实现林业生态资源与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既保护了生态资源平衡发展,又发展了农村经济,有效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省林业厅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处处长王全德说,庆阳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了“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和发生态财”的战略思路,形成了“林—草—药”、“林—果—菜”、“林—药—蜂”、“林—草—兔”和“林—禽—鱼”等立体符合种植、养殖模式。

  王全德分析认为,庆阳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省比较领先,原因在于当地的重视,资金投入到位,这样一来,调动了农户、合作社及当地致富能手的积极性。“即使苗林市场饱和了。农户可以享受到l5元/亩的补贴,林木长成大树可以卖木料,而且树苗和药材可以套种。”王全德说。

  “庆阳市有天然林地2072余万亩,耕地面积659万多亩,发挥林下经济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华林表示,甘肃林地面积优势资源,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模式意义十分重大,在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科学水平的同时,成功的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待于全面推广。(来源: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