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构筑生态屏障建防沙治沙大林带

07.03.2015  11:48

  武威:构筑生态屏障建防沙治沙大林带

  马顺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政之要贵在行。2月25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带领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以及市有关领导、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驱车800多公里深入民勤县、古浪县、凉州区北部沙漠腹地,调研指导甘蒙省界武威段480公里防沙治沙大林带规划,安排部署建设工作。

  武威,地处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与蒙新、青藏、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在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火荣贵说,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确保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和省委书记王三运“以节水、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是武威的大使命”嘱托。为加快构筑和完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市委决定实施甘蒙省界生态林带建设工程,今明两年在甘蒙省界以南营造一条480公里防沙治沙生态林带,促进当地林草植被恢复,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屏障。

  谋大事着眼全局。2014年,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着眼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武威市甘蒙省界北部生态林带的战略构想,计划用两年时间,在甘蒙省界以南营造一条480公里防沙治沙生态林带。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和配套输水管道,以及架设光伏发电设备等措施,采取“麦草沙障+沙生苗木”的治沙技术,流动沙丘治理与滩地生态林带建设相结合,在甘蒙省界武威绿州北部、东部营造一条长480公里、宽100米的生态林带,在生态林带周边区域完成人工造林7.2万亩,其中,流动沙地造林234公里,约3.51万亩;宜林沙荒地造林112.5公里,约1.83万亩;困难立地造林123.5公里,约1.85万亩。新建治沙道路总长度480公里,建成质量标准最高、防护效益最好、全国一流的防风固沙基干林带,使甘蒙省界沿线重点风沙口得到初步治理,生态防护屏障更加完善,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形成干旱荒漠绿洲区生态林带建设实验示范基地。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听取了项目构想汇报后,明确表示:“这个想法好,科学规划,可以干起来。”近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听取了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对这个项目的汇报后,明确表示支持建设。

  做决策立足现实。近年来,武威市坚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优化“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布局,突出“节水、造林、治沙、防污”重点,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机制,坚持干部义务压沙制度,建立完善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全市长期存在的生态恶化趋势得以遏制。至2014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提前6年实现,蔡旗断面过水量、民勤盆地地下水控采量连续5年完成规划目标。青土湖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到3.2米,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的旱区湿地达到106平方公里,形成水面22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13.4万亩、压沙37.6万亩、治沙造林7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12.1%提高到19.3%。南部水源涵养林生活生产压力减轻,区域扩大。湿地面积达到156.3万亩,居全省市州第4位。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

  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盘好棋。武威市委主要领导深知,虽然生态治理保护取得显著成绩,但全市缺水少林、生态脆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刚性约束压力不小,需要长期不懈艰辛努力。

  建设省界防沙治沙生态大林带,武威市广大干部群众反响强烈,一致认为市委的决定是正确的,是符合武威实际的,是为建设美丽武威乃至甘肃着想的,是市委主要领导坚持发展、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精神的具体体现。

  敢于创新,谋长远效益。武威市实施省界生态林带建设项目,将对进一步完善全市防风固沙体系,持续改善北部沙区生态环境,巩固扩大石羊河流域治理成果,促进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甘蒙省界生态林带建设是武威绿洲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对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重任在肩,再加压力。为推进省界防沙治沙生态林带建设工程,火荣贵深入甘蒙省界民勤县、古浪县、凉州区防沙治沙大林带建设部分施工现场,详细询问工程规划设计、实施进度以及土壤墒情等情况,并就苗木品种选用、配套农机具制造等事宜与县区和部门同志进行现场研究。反复强调,各级干部一定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清醒认识到保护治理生态不仅是武威一个局部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生存和发展长远大计的问题。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持之以恒发扬好的作风,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要把省界防沙治沙大林带建设作为生态保护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坚定不移地推进,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巩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坚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优化“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布局,突出“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统筹推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要突出抓好治沙、造林,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完善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构筑和完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要切实抓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和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等生态项目,带动全市生态持续好转。要坚持机关干部义务压沙制度,坚持不懈开展大规模压沙造林活动。要严格落实“五禁”规定,巩固生态治理成果。

  说了算,马上办;定了干,干必成。为确保省界北部生态林带建设工程快速推进,凉州区、民勤县和古浪县高度重视,把省界防沙治沙大林带建设作为生态保护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积极安排相关部门进行了实地勘察,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2015年,全市计划建成生态林带281公里,造林4.21万亩,其中:民勤县段建成216公里(民勤县实施韩家井至白碱湖段144公里、荣华公司实施黄草湖至双沙窝段72公里)、造林3.24万亩,凉州区段21公里全面建成、造林0.31万亩,古浪县段44公里全面建成、造林0.66万亩。截至目前,铺设主干道路4公里,完成17公里治沙道路路基修建,完成韩家井至红东公路段30.6公里施工巡护道路的清表、砂砾石垫层铺筑,民左公路至白碱湖段55公里施工巡护道路的清表和土方回填工作,已筹备麦草1800吨,苗木54万株,已新打水源井6眼,正在施工建设水源井8眼。

  凉州区已于2月16日开始修建治沙道路,截至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11公里和与荣生大道连接线6公里道路的路基建设,力争3月底前,建成21公里防沙治沙道路和6公里连接线道路;同时按照“麦草沙障+沙生苗木”治沙模式,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600亩。目前,已筹备麦草1800吨,苗木54万株。计划3月初组织区直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义务压沙和沙生苗木栽植工作,3月底完成苗木栽植工作,5月底组织检查验收。

  民勤县已完成韩家井至红东公路段30.6公里施工巡护道路的清表、砂砾石垫层铺筑、民左公路至白碱湖段55公里施工巡护道路的清表和土方回填工作,计划于3月10日前将全面完成施工巡护道路的修建工作;生态林带建设所需苗木全部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2月16日已发布招标公告,3月11日完成招投标工作。水务部门计划在利用原有6眼水源井的基础上,新打16眼水源井,并铺设123.9公里输水管道,配套生态林带取水和光伏提灌设施设备,目前已新打水源井6眼,正在施工建设水源井8眼,计划于3月10日前全面完成水源井建设及输水管道铺设等工作。4月5日前通过县直机关单位职工义务植树的方式完成生态林带挖穴栽植工作。

  古浪县将依托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甘蒙交界、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民调渠沿线和北沙窝计划完成治沙造林5万亩,封沙育林10万亩,着力打造甘蒙交界44公里治沙林带。春节过后第二天,迅速组织开展了今年的第一次义务治沙活动。全县机关干部、农民群众近万人,自带工具来到金荣路两侧开展义务治沙。县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带头参加义务治沙活动。在一座座绵延起伏的沙丘上,运草车往来穿梭,将一捆捆麦草运到指定地点,大家或背草、或划线,或开沟、或铺草、或埋沙,偌大的沙漠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省界44公里治沙林带已于2月13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铺设4公里,工程治沙造林任务已分解下达到相关林场、单位,正在准备压沙所需苗木和麦草;配套输水工程尚未开展,计划等主干道路修建完成后再开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