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微金融生态园
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是技术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力军。然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为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广州市增城区决定建设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立足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建立中小微企业集聚专营平台,引导金融服务机构和经营顾问机构进驻,打造小微金融产业链,建立广州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供给指数,构建小微金融生态园,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增城区小微金融服务的现状与不足
增城区有各类企业7.6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85%左右,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即使在牛仔产业、汽车及配件产业、摩托车及配件产业三大当地支柱产业中,也只有不到10%的中小微企业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增城区小微金融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金融机构创 新动力 ( 310328 , 基金吧 )不足,缺乏金融创新产品。首先,从管理成本角度考虑,就单笔贷款而言,大额贷款与小额贷款所需要的信贷资料、办贷手续基本相同,但大额贷款带来的利润比小额贷款更高。其次,中小微企业贷款具有急、频、小等特点,且规模小、实物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因此,出于风险控制等多重考虑,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比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一些银行也设立了小微金融服务部门,但主要针对有实力的、规模较大的企业,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主要依赖民间融资。据估算,增城区每年民间借贷交易额不少于150亿元,融资成本月息一般在3分左右,远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第二,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制约金融资源投放。增城区的中小微企业大部分为本土企业或家族企业,往往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交易对手或上下游情况也大多不固定,以往获得的信贷支持较少,缺少足够的信用基础数据积累,导致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信贷投放的准确性。同时,增城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现仅有18家银行接入,其他涉及中小微金融的机构甚至村镇银行均未接入该征信系统,对中小微企业风险无法准确评估或需要很高的成本。另外,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缺乏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第三,政府、市场与金融机构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和服务平台合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财政、税收、经贸等各部门也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出台了相关政策,但都自成体系。金融机构也采取各种金融手段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因缺少引导金融机构集聚的平台,各金融机构未形成合力。同时,各级政府、各部门和金融机构间缺少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它们与中小微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建设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的必要性
第一,提供中小微企业贴身金融服务的需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是连接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和金融机构金融供给的桥梁,是金融平台的创新。平台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贴身的金融服务:一是可以利用融资平台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可以开发平台的经济信息汇聚功能,通过平台产生的金融和经济信息,创 新经济 的调研方式和调控方式;三是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针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第二,夯实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功能支撑的需要。《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决定》要求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建成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与国际金融城、民间 金融街 ( 000402 , 股吧 )、金融创新服务区、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错位发展,引导多种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发展,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开展金融创新,为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共同推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第三,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增城区企业多,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规模普遍偏小、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自有资金不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全市市场主体比重不到20%,10亿元产值企业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服务业比重低于国家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同时,增城区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不足。传统的经营模式已难以获得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建设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整合金融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机构拓展业务,开展金融创新,实现产融结合,有利于密切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联系,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共同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立足普惠金融,构建小微金融产业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贴身的融资支持和服务。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根植于中小微企业市场,立足实体经济,通过引进公共服务平台、传统金融机构和创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等,密切联系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形成一条完整的小微金融产业链,打造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贴身金融服务的样板区。具体做法是:批设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中小型银行、担保公司、 互联网金融 机构等,促进小微金融的发展,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引进广州股权交易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挂牌交易,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平台;引进碳金融服务机构,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引进 私募 股权和风险投资,连接风险投资机构和中小微企业,指导企业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来降低成本和风险。
第二,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打造华南微型金融创新实验区。为扶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的发展,广州市和增城区两级政府联动,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运用财政政策调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设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机构落户奖励及园区配套建设和企业品牌推广等活动,以及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担保贴息,鼓励进驻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等方式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设立政务服务窗口,通过园区管理公司和增城金融和上市工作服务中心为进驻园区的机构和企业提供运营协调、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入驻机构享受涉企审批手续绿色通道的便利服务。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同时致力于满足广大群众对微型金融服务的需求,深挖民间经济潜力,促进“草根”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民间资本阳光化,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既增加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又有效抑制了高利贷倾向,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与风险,同时强化政府对民间融资的监督与管理。
第三,发挥金融服务主体集聚优势,打造中小微企业集聚专营平台,构建小微金融生态园。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由金融机构和经营顾问两大服务机构集群构成。引进银行、证券、 保险 、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服务机构,打造品类齐全、专业高效的金融街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引导金融服务主体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推动金融服务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引进企业管理咨询、战略转型规划、 法律 财务顾问等经营顾问机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模式先进、渠道齐全、经验丰富、市场广阔”的商业运作系统智力园,提升企业自身素质。通过两大集群共同发力,使中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区一站式获取“人、才、智、销”全方位资源。
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将通过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调查和信用评级等,运用中小微企业征信、运营服务、担保服务、履约服务等运营服务平台支持系统,形成第三方风险拨备基金、第三方企业上市孵化基金、标准资产池和信用累进增值服务转化制度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同时,引进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和其他创新型金融服务机构,购买由金融服务区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形成外融内生、竞争有序、包容发展、首尾相连的生态链式运行体系,突破平台的物理边界,发挥强大的价值放大杠杆化功能,促进入园企业健康发展。
第四,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打造融资信息平台。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建设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大数据系统。建立科学的融资信息平台,及时反映并发布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信息,搭建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信息互享平台;建立征信系统,成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分系统,探索实施差异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级;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成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政府主导,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发挥资金杠杆作用,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降低银行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开拓银行的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