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珍:文明的底色

22.04.2015  15:02

  原标题:文明的底色

  休闲旅游是一个让世界心动的热门话题。背上行囊,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到处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我们注意到,每当遇到长假,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会用真实的镜头展现出中国旅客在国内外景点中的文明行为。总体上讲,国人的文明素质呈上升趋势,文明礼让、自我休养、行为举止都让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乱扔垃圾、不拘小节、随意攀爬景物等现象仍是一大缺憾。央视如此大篇幅地对游人文明出行做深入细致的报道,实为罕见。可见,一个开放的经济大国要近距离与世界接触,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自己,而是与国民的整体素质紧密相联,与国家的荣誉密不可分,不可小觑。

  我知道的一对母女对环境保护、文明出行有着不同寻常的坚守,成为圈子里的楷模。那次,一行人结伴去兴隆山旅游。看见绿色丛中被游人遗弃的杂物,年仅8岁的孩子,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和遗憾。虽然玩兴极浓,仍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她将地上和大家用过的废物装在垃圾袋里带回了返程的汽车。她是这样说的:“大自然这么美,我就是不想让垃圾留在这里。”

  女儿还在幼儿时期,曾当过翻译的妈妈常常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环保知识、行为道德方面的教育。比如,外宾是如何自觉地为环保做出努力。这些在孩子潜意识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外出旅游是这样,日常生活中,母亲用无声行动做表率,坚持垃圾分类,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严格遵循她曾在国外生活时的习惯,恪守文明秩序的底线。润物细无声,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多了一些责任和担当。

  文明出行,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们环保方面的随意和淡漠,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律;也许我们无法唤起所有人的共鸣,但我们可以从教育子女做起;也许我们无法选择对每个人文明意识的高度完美,但我们可以选择从自己的点滴中做起。其实,生活中都能像这对母女那样,心中亮着一盏灯,手里攥着一根文明道德的底线,也许提高文明素质根本不需要挂在嘴上,举手投足之间,早已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精彩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