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茂:要从有政策,到有执行、有实效

09.06.2015  19:26

  中国兰州网6月9日消息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如何才能真正落在实处?各级政府的责任与担当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有哪些,硬骨头如何啃?针对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原秘书长杨春茂。

   乡村教育仍是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记者:为什么中央以如此高规格的文件,提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马敏: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从子贡以日月喻师到杨时程门立雪,中华民族拥有浓郁的尊师重教传统。党中央国务院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教育,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占全国教师人数1/5的乡村教师还面临着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较低、补充渠道不畅、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各种突出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由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切身关怀,对提升乡村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对维护教育公平的坚强决心。

   杨春茂: 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务院召开的首次专门研究农村教育的会议,会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规划了21世纪初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提出了奋斗目标和措施。但遗憾的是,这些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奋斗目标也没有实现。

   对小规模村小、教学点的重点关注意义重大

   记者:以往政策存在哪些弊端?为何“喊了多年,落不到实处”?

   马敏: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政策系统性不强。乡村教师政策不仅仅是体现在福利待遇上,而且它还需要师资补充机制、激励机制、发展保障机制、执行监督机制等整体推进。二是政策支持不够。职称评审、工资待遇、医疗住房等与乡村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还不能完全起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三是政策执行不畅。执行过程存在着权责不清、相互推诿、政策截留的现象,导致政策执行效率差、专项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四是政策监督不力。政策宣传力度和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程度不足,导致人民群众无法对政策执行做到有效监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