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调研组来陇南市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27.04.2015  15:54

  原标题:省政协调研组来我市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中国甘肃网4月27日讯 据陇南日报报道(见习记者 杨建芳) 4月22日至24日,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余胜带领调研组,来我市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调研组深入武都区实地查看角弓咂杆酒、木雕等非遗传承保护情况,检查了武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并召开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昉,副市长杨永坤出席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张全新主持会议。

  张余胜指出,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市委、市政府对非遗工作高度重视,安排部署到位,工作富有成效。在非遗工作中,一要认真研究社会共识问题,通过党委政府带动,全社会同频共振,把非遗保护作为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工程,不能让民族记忆中断。二要认真研究组织领导问题,健全非遗中心机构,配备人员,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三要研究解决基本建设、投入问题。四要研究非遗传承保护措施,准确把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处理好传承、利用、保护、开发的关系,分清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五要研究人才培养问题,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人才和传承人两支队伍。当前非遗传承保护正逢其时,要坚定信念,保持文化自信。

  张昉汇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一是准确定位。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安排部署,我市确定了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标和“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工作布局,把非遗作为特色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二是创建品牌。连续举办乞巧女儿节,在北京举办了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积极推进乞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举办了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文化旅游节。三是整合资源。坚持市上统筹、以县为主、整合资源,促进活态传承,把非遗传承保护与文化名镇名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四是夯实基础。评选命名非遗传承人,落实市、县区对非遗传承人的补助政策,结合“乡村舞台”建设,夯实村级基础。开发非遗产品,发展文化产品电子商务,促进生产性保护。下一步要按照省政协调研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非遗保护、传承、研究、申报、利用等工作力度,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

  市非遗中心、市党史研究室、非遗传承人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市政协文史委、市文广新局以及武都区政府、政协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