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何穷”到“如何富” ——来自榆中县贡井乡佐堤村的调查与思考

21.01.2016  10:20

  佐堤村位于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农业并没有成为农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土地上辛辛苦苦的农民们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贫困。

为何穷

  佐堤村沟壑纵横,山高地陡。全村158户520人,承包土地面积为3808亩,人均占有耕地7.32亩,但全为旱地,其中坡地占总耕地的86%。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种植业以双垄沟播玉米、脱毒马铃薯和中药材为主,但因为干旱、地陡、田薄,农业生产效率低、广种薄收现象突出;养殖业以驴、羊、牛、猪和鸡为主,存栏大牲口35头,羊550只,猪40头,且大部分都是家庭饲养,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养殖基地。种植业和养殖业均以满足村民家庭基本生活为目的,商品化程度非常低。

  同时,农户创收途径狭窄,外出务工是农户收入的主渠道。全村劳动力270人,劳务输出180人,劳务输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数的66%左右。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5万多元,其中农业生产净收入116万元,财产性收入79万元,劳务输转收入270万元,非农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8%。

  观念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是部分村民没有走出传统农业的禁锢,生产离不开土地,眼光也离不开土地,宁愿受穷也不愿另谋出路。二是找不到脱贫的突破口,有的有一技之长,有致富的意愿和想法,但因为缺少资金而力不从心;有的不仅贫困,而且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好守着承包地。三是缺乏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经济能人。

如何富

  佐堤村是农业村,农业不能丢,更不能任其弱。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是当务之急:一是树立科学种粮理念,利用农闲时间进行远程教育或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推广和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收益。二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在现有1200亩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合作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基地化和集约化发展,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收益。三是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或送科技到村,或请专业养殖技术人员辅导授课,切实提高畜禽养殖成活率和出栏率。四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着力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多措并举,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提高“以农稳村”能力。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佐堤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最直接的步骤。一是硬化村委会至马圈沟5公里的村社道路,解决全村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二是大力实施坡地梯田整理工程,有效缓解农业发展条件,提高耕作机械化程度,有效降低农民生产强度。

  只有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佐堤村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劳动脱贫,对这类农户主要应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一是充分利用本村的条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增加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在当地就业,并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二是把找不到就业途径的劳动力组织起来,统一联系用工单位,并根据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劳务输出由“盲目型”向“定向型”转变,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使外出务工不仅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自主创业的实验平台。“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比如“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因学致贫的农户,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对这类农户要着重从政策层面进行帮扶。一是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二是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三是提供特别政策,帮助他们自主创业,目前已为村上10户贫困户提供精准扶贫贷款48万元,不仅在这些农户中产生了良好效果,也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