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主力军 地方税收主来源 新增就业主渠道 ——临夏州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纪实

29.09.2015  11:16

  临夏州委州政府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突出抓引导、强信心,抓开放、拓路径,抓短板、提质量,抓改革、优环境,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地方税收的主来源、新增就业的主渠道,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去年,全州非公经济增加值96.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7.4%;非公经济完成投资132.8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9.7%;非公经济地税收入12.3亿元,占地税总额的69.8%;非公经济新增就业2.9万人,累计从业人员达到16.7万人。今年前8月,全州非公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实现地方税收收入、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强化政策引导 提振信心预期

  临夏州制定出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整合各方资源、组合配套26条政策措施,从放宽准入、强化信贷、项目支持、人才科技、优化服务等方面,对非公经济和投资创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并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制度和“一企一策”帮扶制度,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贷款融资和企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形成党委政府重视、政策措施配套、领导干部上手、部门服务跟进、企业积极主动的工作机制,从而提振了民营企业家创业兴业的信心。

扩大招商开放 拓展空间路径

  临夏州充分利用兰洽会、文博会、民企陇上行等招商平台,大力实施引强入临,鼓励临商乡贤回归创业,引导民间资本投资PPP项目,组织州内民营企业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对接洽谈、开展合作,带动提升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重大机遇,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开发为支点,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临夏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展销展示窗口,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甘肃省商务厅举办国际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博览会,支持非公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开放。

破解瓶颈制约 强化核心驱动

  针对非公经济资金、科技和人才缺乏问题,临夏州加强政银企合作,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接,强化州县两级政府性担保平台和中小微企业担保互助平台建设,先后引进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与国开行、农发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去年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0.5亿元,增长35.5%,金融支持非公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制定出台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支持非公企业开展院企合作、建立研发中心、争取技改项目、开展电子商务,加大名牌争创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企业研发中心11个,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甘肃省著名商标47个、省级名牌产品22个,13户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扶持政策,全面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现代企业知识培训,为93户企业派驻187名科技特派员,在26户企业安排2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非公经济和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化简政放权 优化发展环境

  临夏州还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深入开展“减费、放权、规范”活动,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和涉企收费事项,规范提升政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窗口服务,加快推进“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着力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22项、减少40%,减免收费事项69项、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亿多元,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记者邹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