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回复68条网友留言

04.01.2016  10:59

    原标题: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回复68条网友留言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人民网北京1月4日电 (张政)日前,甘肃省各地针对网友给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的68条留言作出回复,留言选登如下:

   【网民留言】

  尊敬的领导:我们是东乡县2003年9月25日之后招聘代课教师。近期省政府发布出台了《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无代课人员目标,逐年解决2003年之前代课人员问题,但并未提及2003年之后代课人员如何解决;2014年11月东乡县出台了《东乡县代课教师考试提高工资方案》,通过本次考试招录了2003年之前代课教师的30%并给予了正式待遇,对同样参加了本次考试成绩优秀的2003年之后的代课教师却不予同等待遇,未能择优录取;另外,《甘肃省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中也明确提出了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及交通补贴,但经我们到县上咨询,答复是只正式在编人员有此类补助,同样为乡村教师且自任教以来一直在偏远山区的我们,却为何没有此类补助?我们这一群体中,走上讲台至今大都已有十年之久,一直以来工资却仅有几百元,生活非常拮据,虽然去年待遇有所提高,但总计仍是一千元左右,根本难以维持家庭生计。三尺讲台上十年如一日我们做着同样的工作,却就这样被隔离在了所有政策之外,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我们该何去何存? 至此,我们衷心诉求:将我们纳入每年代课教师招聘考试范围,让我们通过考试竞争进入转正渠道,进一步为教育教学做贡献;落实《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给予我们相应补助。望领导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予关心和重视,解决我们的诉求。

  答复意见:

  “匿名网友”网友:你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反映代课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县委领导非常重视,及时转由我县教育部门调查办理。现向你答复如下: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代课招聘教师问题,根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按照逐年解决的原则,于2014年底对2003年9月25日前招聘的代课教师,通过考试择优落实了同工同酬待遇;对2003年9月25日后的临时聘用人员,通过组织考试,于2015年1月提高了工资待遇,并于2015年4月起,再次将提高了全县代课招聘人员工资。同时,着眼于解决边远山区教师生活困难,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对包括代课招聘人员在内的边远山区教师,落实了每人每月100元至300元的艰边补助。关于你要求参加全省统一教师招录考试的问题,根据省州相关政策规定,2003年9月25日后参加工作的招聘代课教师不符合参加全省考录中小学教师的报考条件。

   【网民留言】

  尊敬的王书记您好:我是临夏州、和政县和汇家园的住户,这个小区住80多户。我们入住时承诺按时供暖。但至今还未供暖,前几天挖管道,承诺12月1日供暖。近日又说要安装天然气,12月25日才供暖。住户们寒冷难耐,恳请您的帮助!

  答复意见:

  匿名网友你好:你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给省委王三运书记留言反映和政县和汇家园未按时供暖的问题,州委领导高度重视,批示由我县办理回复。现向你答复如下:经查,和汇家园住宅小区供暖由富强供暖公司负责提供,已于12月9日开始正常供暖,至目前运行正常。

   【网民留言】

  尊敬的省领导:我们是临夏州东乡县在职03年后代课教师,最近几年招录考试中对代课教师的招录,划清界限,不让我们参加考试,那么,录取通知书上明明白白写的是国家计划内招生,我们的分配名额却不翼而飞,这些名额去哪儿了!后来,省上说是要进行招录试,我们等待考试,希望能报效社会。后来就加入代课教师的行列,每月工资是1000多。我们这些代课教师都具有中师以上学历,已取得教师资格证。我们大部分教师已代课一二十年左右。生活超级困难。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政府不给我们一样的政治权利和同样的工资待遇?可是,每次考试总是划定界限,只有2003年以前的代课的教师才有资格考试,现在各乡镇幼儿园紧缺教师,为什么不给我们机会参加考试?要允许那些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素质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参加公开招聘,择优进入到教师队伍。”有些政府为节约财政,逃避责任,甚至违反《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恳求领导把我们03年后的代课招聘老师纳入招录考试范围!

  答复意见:

  “匿名网友”网友:你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反映代课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县委领导非常重视,及时转由我县教育部门调查办理。现向你答复如下: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代课招聘教师问题,根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按照逐年解决的原则,于2014年底对2003年9月25日前招聘的代课教师,通过考试择优落实了同工同酬待遇;对2003年9月25日后的临时聘用人员,通过组织考试,于2015年1月提高了工资待遇,并于2015年4月起,再次将提高了全县代课招聘人员工资。同时,着眼于解决边远山区教师生活困难,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对包括代课招聘人员在内的边远山区教师,落实了每人每月100元至300元的艰边补助。关于你要求参加全省统一教师招录考试的问题,根据省州相关政策规定,2003年9月25日后参加工作的招聘代课教师不符合参加全省考录中小学教师的报考条件。

   【网民留言】

  尊敬的王书记您好!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关注我的问题。我是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太极镇四沟村的村民,我家大门口的道路让邻居家用砖头给砌成高高的墙给堵上了,做成了猪圈和羊圈,这条道路之前是政府规划的4米宽的水泥路,现在堵的只剩1米宽了,现在农用车根本不能通过,三年了我们没有怨言。王书记,这家人蛮横霸道,目中无法,经村委会等多方调解没解决不了,谁也管不了他们,现在我们家有路而不能走,我们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都不能解决。我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王书记您,希望你能给与我们帮助。

  答复意见:

  “匿名网友”你好:收到你在人民网(书记信箱)反映的问题后,州上领导高度重视,批示由我县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此事属民事纠纷,若调解无果,建议你依法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网民留言】

  书记你好,我是临夏县,漫路乡的农民我们乡每年把扶贫款给了有钱有势的人,我们这些老百姓啥也没有,这是扶贫吗?

  答复意见:

  网民“匿名网友”:你好,你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王书记信箱)反映的相关问题,州委领导非常重视,批示由我县办理,现向你答复如下: 经查,你所反映的问题不属实。近年来,漫路乡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中,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对县上下拨的各类惠农资金,全部通过“一折统”发放。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在群众广泛参与下确定了扶贫对象和扶贫贷款对象,并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进行了公示,未发现暗箱操作和优亲厚友的现象。

   【网民留言】

  书记您好,我是临夏县的2013级的一名特岗教师,我工作在山区的四类地区,学校前几天统计了乡镇补贴人员,可是领导说特岗教师不在补贴范围内,据我所知,前段时间积石山县以及东乡县都对特岗老师发放了乡镇补贴,最近培训陆陆续续听说临夏州各县特岗教师均有乡镇补贴,这着实让我觉得不公平,麻烦书记解决一下我的疑惑,谢谢!

  答复意见:

  网民“匿名网友”:你好,你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王书记信箱)反映的相关问题,州委领导非常重视,批示由我县办理,现向你答复如下: 经查,特岗教师服务期为三年,在服务期内由省财政按基层服务项目拨付生活补助,不属于地方财政统发工资范围。因你还在服务期内,故不能享受基层津贴。

   【网民留言】

  王书记你好,你在百忙之中请关注一下广河县齐家镇新民滩村的合作医疗保险的缴费是每个人120元,可是我临近的三甲集的家里有上学的同学只缴40元,对农民来说80元也不少啊,让农民减轻一下负担,拜托你了我们的好书记,我代表我们全村的人谢谢你了。

  答复意见:

  “匿名”网友你好:你反映的“新民滩村医保金收取有关问题”,州委领导非常重视,及时转由我县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省州规定,2016年度年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收取标准均为120元/人,非农业户口的在校学生出具相关学籍证明,由所在乡镇代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元。新民滩村的合作医疗保险按每人120元收缴,符合规定,不存在超额度收费的问题。

   【网民留言】

  领导您好,我们是2012年签入临县州永靖县的研究生,就职于永靖一中与移民中学,按照甘肃省的文件政策,我们应于2015年9月转正定级,评定中教一级,但永靖县教育局以各种理由拒绝我们评定资格。甚至评定文件下来也不传达。置之不管。临夏州其他地方县都已申报了评定当年签约研究生。只有永靖县拒绝。请问领导,永靖县有权另行自定的“政策”吗?临夏州的政策为什么在永靖县行不通?

  答复意见:

  “匿名网友”你好:收到你在人民网(书记信箱)反映的问题后,州上领导高度重视,批示由我县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目前,县上教育系统签约引进未转正定职称的研究生共37人,其中:永靖中学15人、移民中学21人、刘家峡中学1人。根据《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职称评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事人改办〔2011〕10号)及州人社局、教育局关于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相关文件规定,教师在评审职称时必须要有对应的岗位空缺,而永靖中学、移民中学、刘家峡中学3所学校2015年度没有中级职务空缺岗位,致使达到评审中级职称条件的教师无法晋升中级职称。 对此,县上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尽早解决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