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杠杆”助发展 ——平川区金融扶贫工作见闻

11.11.2016  18:05

  入冬时节,走进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村民韩国文家的韭菜大棚,绿意盎然,青翠欲滴。此时,老韩已把韭菜畦中的枯叶、杂草割除清理干净,正在开沟施肥。

  韭菜种植是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的支柱产业,农户们靠着韭菜种植逐渐富裕了起来。过去,韩国文家中5口人,一直是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微薄。今年年初,他盘算着新建3个大棚种植韭菜,提高收入。但仔细核算下来建大棚需要10万元左右,手头还缺6万元。为此,他向甘肃银行平川支行申请贷款,没想到过了十几天就贷到了款。

  王家山镇于大川村村民王东明也顺利从甘肃银行平川支行贷到了14万元的养殖发展资金,解了燃眉之急。看着圈舍中一头头乌黑锃亮的乌头驴,王东明喜上眉梢,对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

  农民们发展种植养殖贷款容易了,得益于当地强化金融服务支撑的举措。平川区采取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等形式向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破解了制约农民增收的资金难题。

  近两年,平川区共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672户17400万元,其中发展性贷款1644户17260万元、带动性贷款2028户10140万元,享受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比例为95.1%。发展普惠贷款支撑作用,2015年累计发放贫困户惠农贷款672万元,发放贫困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27万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专项贷款271户1251万元,“三权”抵押贷款642万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532万元,草食畜牧业贷款2444万元。发挥互助资金支撑作用,全区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143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386万元。发展社员2691户,其中贫困户入社2031户。

  平川区多次召开金融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暨政银企联席会议,巧借金融杠杆力量,助推整区脱贫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区设立惠农服务点131个,实现61个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创新扶贫模式,不断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针对区域内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推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欣农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146万元。农村信用社向企业发放贷款1.24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2560万元,为区内贫困户发放1589万元扶贫贷款。农行平川支行“金穗惠农通”工程依托“四融”平台为全区7个乡镇61个行政村的居民基本金融服务和各项代理业务提供了方便,实现了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的循环发放。甘肃银行平川支行先后推出了整村推进、公物速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今年上半年,该支行扶持区内58户农户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累计投放贷款704万元。截至6月底,通过“四融”平台发生金融性交易5901万元,平台注册用户达3072人。(通讯员赵宗幸 张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