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官保保”,尚需程序补漏

09.12.2014  16:39

  青海省民政厅近日公布称,今年已清退不合标低保对象近7万人。一个多月以来,已有青海、海南、内蒙古3个省份通报今年清退不合标低保对象超过26万人。在不少违规低保案件中,被查处的却是负责管理低保的村干部、街道干部。这些“官保保”频频把“救命钱”占为己有。

  出台城乡居民低保政策,是国家一项广受赞许的善政,体现出国家层面的关怀。然在其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倒人胃口的现象,既有“富人开着私家车领低保”的讽刺,也有“穷人流泪盼救济”的尴尬,还有基层干部以权谋私,频频长出“官保保”侵占救命钱这种毒瘤。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民政所前所长张景华,被曝持有267个存折,全都从困难群众那里收集而来,用此侵吞包括低保增补资金在内的各类困难群众补贴50余万元。因为不少群众不会使用存折,把存折放在民政部门托管,给了张景华伺机作案的机会。相反,海南临高县一位家庭状况困难的村民从2010年开始申请低保,三年来均遭拒绝,今年在对村干部有所“表示”之后,才第一次领到低保金,并被告知不许“声张”,否则明年不再批准。这种害群之马,让群众极度反感!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就在制度设计上的漏洞。现在低保审批的流程,大致是群众申请—审查受理—家庭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动态管理。可是在这个流程中,无限放大了基层干部行使权力的空间。申请、受理、调查及至发放的诸多环节,都由基层干部进行操作,上级监管几成空白,有的只是走走过场。于是,该享有的享受不到,不该有的照领不误,至于出现篡改、歪曲和基层干部借机腐败,就可以用“现象”来状摹了。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程序有先天的不足。但是现实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这种组织框架下,难以改变现有程序。可是,让审批过程更加透明,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还是做得到的。比如锦州今年全面核查低保对象,各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逐户拜访低保对象,送达宣传资料,详细解释相关政策。认为自己应该继续享受低保的人,可以在指定时间到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并提供家庭收入和财产等项证明材料,以备核查、公示。逾期不申请的,将被视为主动退出。且特别强调,如果一开始就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这次还要提出申请,将被追缴骗保资金。有了这些约束,核查工作甫一开始,就有两万多人主动退出。(6月15日《南方都市报》)而全国查究不该“吃”的乱“吃”现象,一年多高达150万人。

  世界上许多难题,不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是没有解决的意识。雾霾治理难不难?但不是照样收获了“APEC蓝”的成果。有“盾”就有“矛”,这才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果把低保看成是唐僧肉,谁都想来吃一口;或者认为那是国家的大锅饭,不吃白不吃,不用白不用,以至吃了也白吃,用了也白用,一点惩戒手段都没有,上述怪象,就成了低保的常态。

  专家说,要使得“官保保”等问题得到长效解决,需要建立畅通的监督渠道,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把权力更多地交给群众。而且,对基层干部权力的约束要从基层群众做起,让他们发得了言、见得了文、说得了话。看来,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健康的基层群众议事规则,完善监督机制,也是修补程序漏洞的措施。文/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