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变股东放飞致富梦 非公企业在双联中探索扶贫新模式

07.12.2014  07:53

  原标题:村民变股东放飞致富梦——

  一家非公企业在双联行动中探索扶贫新模式

   中国甘肃网12月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 宋振峰)“寺后子牛羊饲养专业合作社”,这个听起来名字普普通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干的事可不简单。单从管理模式上看,这家位于广河县祁家集镇寺后子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更像一个股份公司。合作社办的养殖场,现在有200多个“股东”——村里205户村民,每户掏了3万元入了股。

  让200多户“散兵游勇”式的村民下决心入股办养殖场,可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大家都懂得的“聚指成拳力量大”道理外,村里人觉得,更重要的是,办合作社的是在外面已经致富的马建基。跟着他一起干,心里踏实。

  位于广通河畔的寺后子村,离广河县城只有5公里。有河、有川、离城近,可多少年了,村子一直富不起来。到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

  为啥?村民们说,人均不足半亩地,咋发展?的确,回族有养羊的传统,可村民都担心,羊养不活,赔了,怎么办?因此,每户人家都“小打小闹”,全村300多户人,到去年底,一户人家平均才养3只羊。出门打工、做生意,成了村民的主要选择。

  马建基正是其中一位。在兰州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后,他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成了兰州云峰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走上了富裕路。

  致富不忘家乡的他,十多年前,就陆续捐资帮村子修水泥路,铺自来水管道,架路灯。每年,他还会给村里的15户特困户,送去一定的钱物,予以资助。截至目前,他已经捐资了近3000万元。

  可是,多少年了,村里的村民们还是富不起来。到2012年初,全村百分之八十的农户还是贫困户。

  送钱、送物、送温暖,不是长久之计。2012年,马建基积极响应省委双联行动的号召,踊跃参与其中。他认识到,扶贫光靠“输血”不行,变“输血”为“造血”,关键是要帮村民们“换脑筋”。他决定,从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入手,改变贫困户“想干不会干、想干不能干”的局面,着力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怎么帮呢?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着村民养羊,帮助村民致富,成了马建基的选择。

  在他看来,这样,就使单枪匹马的农民融合到产业链、流通链、要素链等各个环节,使农民由“风险增收”变成“保险增收”。

  为了将更多同一愿望、同一产业的群众吸收到专业合作组织中来,马建基决定,动员村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

  村民们纷纷动了心。近八成的农户入了股,凑了600多万元。作为最大的“股东”,马建基并不缺这个钱,截至目前,他在养殖场的投入已超过了3000万元。但是,在他看来,这样,就能将农民“拴”在合作社的“帆船”上,让他们思想先“活”起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学会“游泳”,一同奔小康。毕竟,富了脑袋,才能富口袋。

  如今,合作社建起的一栋栋红顶亮丽、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养殖圈舍,让村民眼前一亮。不仅有来自荷兰的全自动饲喂机与来自美国的拖拉机穿梭其间,提升着现代化的饲养水平,而且这个由农民“入股”投资建设的养殖场,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养殖,实现了“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的现代化标准要求。

  一进到养殖场的办公室,就是一整面墙的监控图像。“为了防疫,不能让您到现场参观。”马建基有点“抱歉”地对记者说。他指着背投大屏幕介绍道:“现在都是科学化养殖,通过监控,随时了解各个圈舍的情况。”

  养殖的“科学化”不仅是体现在设备先进的卫生防疫条件,这里的饲料还选用青贮的玉米秸秆,以及优质的苜蓿、大豆、麸皮等,确保养殖的羊只育肥得快,也绿色环保。

  合作社也不仅仅是给村民带来了先进的养殖理念,他们还承诺,每年将利润的70%分给村民,将村民在合作社的股本不断做大。而且,将办养殖场流转占用的270亩土地,每亩按1600斤的玉米当年市场价给村民返还现金。

  “一年有了固定分红,俺们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领工资了。”61岁的村民马俊才说。在合作社打工的他,一个月还有近3000元的收入。而且,合作社还给他家流转的1.2亩地,今年付了近2000元的费用。“地里的玉米秸秆,合作社还以一吨370元收呢,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笔收入。”他给记者乐呵呵地说。

  “现在,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出售,我们也不担心羊卖不上好价钱了。”马俊才说。以前,羊贩子来收羊时,都是按只,从不论斤。就这,村民还怕贩子不要。去年,他家一只40斤重的羊,市场价本来能卖1200元,结果,只卖了800元。

  脱贫致富路上,有了合作社的带动,马俊才和其他村民的“脑筋”换了,他们闯市场的胆子越来越大,一个个从来没有过的致富梦想开始放飞。

  “联合”就是生产力。“农民们都说,加入合作社后省心多了,不仅每年都能分红利,还能打工挣钱,还可以搞特色养殖。我们初步算了一笔账,再过5年,现在入股的村民每人都有至少20万元的股本。”马建基说。除了扩大规模,他还想建冷藏库、皮革厂、肉联厂……通过一个个工业项目,为村民致富、村子腾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