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戈壁开荒绿色效益双赢:林果助农吃上"定薪丸"

24.08.2020  13:40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干部戈壁开荒绿色效益双赢:林果助农吃上“定薪丸

  中新网兰州8月24日电 (魏建军 郭梦媛 李亚龙)“曾经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成了家门口稳定增收的金饭碗。”甘肃金昌市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村民董春香说,自从有了田园综合体后,她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就能稳赚3万元,吃上了“定薪丸”。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文化交流重镇。总人口26万,农业人口19万,总耕地面积128万亩,是一个以河灌为主、井泉灌溉为辅的农业大县。何家湾村共有232户586人,耕地总面积2243亩,人均耕地面积少,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图为何家湾村“村民梦想墙”。 魏建军 摄

  想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得“荒滩要田”。现为永昌县惠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陈爱民坦言,以前脚下这片土地全是戈壁石头滩,环境恶劣,可用土地少。他们计划把3800亩石头滩改造成良田发展村经济,通过近几年土壤改良及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前改造了将近1800亩。

  陈爱民年轻时当过厨师,开过“流动餐厅”,也种过蘑菇,还在青海、兰州等地承包过工程。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诚信经营,有了一些积蓄,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2007年,担任何家湾村村委会主任的他,想给村民干点实实在在的事。

  “如今荒滩早已被绿色覆盖。”陈爱民望着曾经这片风沙肆掠的荒滩说,“虽然我们是全乡最小的一个村,也是最贫困的一个村,但经过和村民一起十几年治理,让何家湾这个偏远破旧的村庄焕然一新,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这种蜕变,与陈爱民多年的支持分不开。2014年,村上农户大多数居住在上世纪末修建的房屋,年久失修。他告诉记者,这里属于山洪易发区,只要一下暴雨,就直接危害村庄,之前有两次大洪水把十几栋房子摧毁了。

  于是,村“两委”根据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旧房搬迁项目,在地势平坦的村集体荒滩上修建集中居住点,将何家湾村一、二社整体搬迁至该集中点。因修建房屋政府补助5万元,村民需自筹11万元,很多农户前几年拿不出钱,前期的费用都是陈爱民垫付。

  “自己垫资修建新居民点,村民逐年偿还房屋代建款。”陈爱民将自己此前开饭店、做工程的积蓄1200万元拿出来,用于新居民点修建标准化住宅。前期,在他的支持下,修建了52套,后续几年里,他又拿出300多万元修建“公建民住”房屋、改造破旧房屋累计达69套。“每年村民情况好点的能还一万元,都在陆续还。

  近年来,何家湾村致力于把光秃秃的石头滩变成遍地有花有果的“幸福滩”,开展祁连山浅山区生态绿化治理,并依托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的发展模式,打造以生态治理、产业发展、旅游扶贫、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田园综合体,带动全村农户脱贫致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从2018年开始,陈爱民投资整修村上72座日光温室,从陕西和省内静宁、敦煌等地购进苹果、蟠桃、核桃、杏树等经济林树苗近62万株,栽植在日光温室里。等在苗木适应环境后,陈爱民打算移植到3800亩的荒地上,着力打造集生态治理、旅游扶贫与林果有机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他说,现已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72座,种植桃树、苹果树、核桃树等18个品种64万株经济林果苗木。荒滩开沟换土,完成苹果树、杏树等4万余株近1000亩经济林果移栽和新疆杨、沙枣等4.5万株防风林带的种植,配套完成20公里滴灌架设、5公里道路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图为何家湾村一角。 魏建军 摄

  “把村上的贫困户都吸纳了进来,让他们月月领固定工资。”陈爱民说,目前,全村有70多人在这里上班,等树苗全部移植,田园综合体发展起来,村上近300剩余劳动力全部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以前四处漂泊的董春香,在这里每月都能进账3000多元,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小孩。

  如今的何家湾村,绿荫花木围绕在红顶白墙的院落,即便坐在地上,裤子上也几乎沾不上多少土。有意思的是,“我希望今年能卖出30只羊羔”“希望今年养的200只鸡能卖上好价钱”“希望今年我儿子能取个媳妇”……村民们将一个个朴实的愿望写在墙上,就能梦想成真!

  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泽霞说,这是当地创新的“心愿扶贫”新模式,通过开展“村民梦想墙”,村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引导村民敢于说出自己的梦想并细心收集,通过梦想墙集中展现,巧借社会力量助力村民们实现梦想。(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