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烂泥村”实现美丽“蝶变”——从福坝村华丽转身看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四)
本网记者 屈杰文 通讯员 陈佳
寒冬时节,走进康县长坝镇福坝村,错落有致的民居,蜿蜒有序的水泥路,清新简约的复古建筑,小桥、流水、古屋、人家,弥散着浓浓的乡韵,仿佛是画卷,又好似是梦境。然而几年前,福坝村却与现在完全不一样,村里到处是泥巴路和水坑,垃圾乱扔,家畜随意行走,是一个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烂泥村”。
近年来,随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福坝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质量、文明素质大幅提升,实现了乡村的美丽“蝶变”。村民们说:“村子变美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了,乡村产业带动村民的腰包鼓了,乡村旅游引来了游客,村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了。”
村美人笑喜在心田
68岁的权连刚,站在家门口的“福”广场,脸上挂着笑容,眼前的这一切,让他觉得很享受。
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垃圾随地丢,看着就闹心。“经过整治,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还配备了路灯,建了广场,村里越来越美了。”提起村里的变化,权连刚兴奋地说。
那一年,全县持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福坝村也在其中,村里依山就势、尊重自然,在保护好老房、古树的同时,创新建设理念,实施危旧房改造,修建水景、景观桥、垃圾池、庭院硬化、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开展拆违(危)治乱专项整治、全域环境绿美净工程,全面提升了村庄人居环境。
走在村子里,水泥路面平坦硬实,两侧的绿化树整齐划一,路灯、垃圾箱、指示牌、停车位,井然有序,特色鲜明的景观小品陈列左右,让过往群众格外舒心。
村庄的蜕变让村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自然环境好,居住条件也好,城里有的抽水马桶、现代化家电、环境生活垃圾分类……我们有;城里没有的,小桥流水、清新空气、田园美景……我们也有。咱这村民真的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谈及现在的生活变化,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发展 产业实现美丽脱贫
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变美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足了。“近年来,福坝村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扶持引导村民发展中蜂养殖、食用菌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现已建成专业食用菌基地100亩,中蜂养殖1000余箱,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村有产业、家有创业”的富民目标。
村支部书记权连华说:“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稳固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成果,村采用‘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牵头,能人大户带动,全村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6户贫困户,着重发展中蜂养殖和食用菌种植。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与此同时,村里还注重发挥致富带头人的辐射作用。“中蜂养殖大户”石雄,家里养殖中蜂300箱左右,2019年收成最好时创收20多万元。去年由于疫情等原因,蜂蜜销量有所下降,收入大约在10万多元。
在福坝村,像石雄这样的“产业能人”还有不少,他们都是产业发展路上的“领头羊”,他们在自己发展致富、改变着生活品质的同时,带领众多乡亲在福坝这片土地上建设着美丽乡村,共创着幸福新生活。
“村庄美了,游客多了,我们日子也好过了!“这几年,村里开始发展旅游业,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在家门口赚钱。”聚福客栈农家乐老板李飞告诉记者,夏天因为游客多,经济收入稳定,又是自己盖的房、种的菜、养点鸡、鸭、猪,一边自给自足,一边经营农家乐,生活简直很幸福。
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每天傍晚音乐声响起,村上的妇女就集合在文化广场上,踏着欢快的节奏跳起健身舞,过去原本沉寂的山村,因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而变得很是热闹。
乡村美不美,既要看“颜值”,更要看“气质”。福坝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注重村庄和房屋美化亮化的面子,又不失时机地抓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做好村民素质提升的里子,用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记者看到,在村子里,遵德守礼的公益广告、废旧物品设立宣传栏、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不仅是村里的一道风景线,还处处荡漾着文明新风。
据了解,福坝村不仅每月开展卫生家庭、孝老爱亲家庭等评选活动,在全村范围内广泛倡导时代文明新风,还发动环境卫生监督评比、公共设施管护维修、惠民爱心服务、农业技术宣讲和文化娱乐活动等五个党员群众自发性组织,经常进家入户,义务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邻里关系。
现在的福坝村,环境好了,村风民风正了,老百姓心里美了,茶余饭后广场舞,农闲时节学知识,赌博等恶习渐渐没有了滋生土壤……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摒弃不良村风民俗,尊老爱幼、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勤俭持家……文明新风吹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过去的“烂泥村”如今变成宜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