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庞道.蜀道难.徽酒

30.05.2014  23:24
  大约公元746年前后,李白又因与朝廷某些人士的不和而离开朝廷四处漫游。在山水中寻求寄托自己思想的依靠,在欣赏风光中摆脱抑郁悲愤的心情。当他离开长安,沿西而来,越过秦岭,顺嘉陵江而下,走到青泥岭时,被徽县南部雄奇高大的青泥岭风光所迷,迤逦不辞山高路陡向青泥岭主峰铁山攀登。正当初秋,天高云淡,气清烟岚,绿树参天,绿荫古树当中,不时有锦鸡等山鸟飞来飞去,鸣叫如歌,野兔、松鼠跳蹿跃奔,花鹿撒欢,真是天然乐园,使李白欣喜万千,深感从腐朽政治牢笼出来,走向自然后一身轻松自如的快乐。不知不觉间已走向铁山主峰的半山腰,现今叫泰和庵这个地方,李白稍驻而两手叉腰向山峰仰望,峰头直指霄汉,整个山顶神风徐徐,仙气弥漫。李白不顾登山一日的辛苦,欣然向主峰玉皇殿走去,峰回路转,秋花香道,仙风紫气,周身缭绕,使李白兴致极高,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山顶玉皇殿,李白登上山顶,在一块崛石上站立,举目向四周眺望,铁山以北的平畴良田,沃野万顷,平畴东西丘陵纵横,水光潋滟,向身后南面看峻岭高山,皆俯铁山,如此美好的景致,使李白胸襟豁然,豪情满腔,他于是大喊一声说:有如此美好风光欣赏,却无美酒助兴,哎呀,可惜呀! 忽然身后传来,“此乃酒乡,何谓无酒!” 李白刹然转身,却见一位鹤发童颜,身清面俊的老道在身后笑眯眯地注视自己。 李白刚要张口问话,老道说:“先生莫非是李太白吗?” 李白答:“正是,长老何以知之?” 老道答:“先生面清目朗,豪气满身,狂骨铮铮,傲风凛凛,素闻大名,昨夜一梦,有文曲星降临此峰,老道专以赶回接应。” 李白问:“先生是……” 老道答:“某乃庞士元本家族第十二代嫡亲,避浊漫游,在此修心,人称庞道。” 李白问:“先生在此……” 庞道答:“某在此已有四十余年,四十年前身居宦海,深感浊闷,不堪此途,便辞出游,来到此地,豁然觉得这里清幽气爽,峰高接天,藏天地灵气,纳五方精神,山顶一洞,就此栖身。” 李白顺庞道手指方向一瞧,悬崖上果有一洞,正说间,庞道已飞身站在洞口。 李白吃惊不已……说:“先生真神仙也”。 庞道进洞,提出两坛酒,飞身下崖,放在李白面前说:“先生远道而来,贫道无以为报,喜闻先生好饮,就此两坛地产徽酒,先生慢用。” 李白躬身一揖:“谢仙道,只可惜不够”。 庞道说,这是离此六十里河池一友所赠,只藏两坛,先生先用,如不够,贫道即刻取来再用,不一个时辰就到,说着,庞道已飞身于空中瞬间不见踪影。李白打开酒瓶,就着庞道备配的山果板栗、银杏仁、山菜边吃边喝,醇香的徽酒,味美的果菜,李白边吃边喝边赞美,“一生难得饮此美酒,吃此佳肴”,不觉间,坛空菜残,正当遗憾酒兴未尽时,庞道倏忽飘落眼前,顺手放下大坛酒,让李白喝,边喝边聊。 李白说:“如此美酒,从何而来”。 庞道说:“离此六十里,有一地方叫河池,其地山脉大尽,紫气菌蕴大聚,泉水清甜大汇,更兼此地上应井星,先生可知,二十八宿中井、斗、奎、角四星乃主管酒业,如此天然地利,怎能不产美酒,先生即知且觉酒美就好好享用,贫道定能满足先生。” 李白和庞道边喝边聊,甚觉意气相投,他们谈到天文地理,谈到宦海仕途,谈到国事家事,谈到所经各地风光景致,不知不觉间,一坛酒又净,李白也觉有了醉意,醉意中,李白想起自己大半生所经历的人生坎坷,尤其在仕途中的不如意及政治的黑暗,又想到自己此次离开长安,去蜀地路途的艰难,愤懑之情充溢全身,豪侠之气贯于全胸,便向庞道说:“仙道拿纸来”。 庞道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是飞身入洞,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笔,铺放在李白眼前,李白一挥而就写出了闻名天下、震撼人心的名篇《蜀道难》。 诗成之后,庞道对诗的大气磅礴赞叹不已,对其中表现出的政治思想深有同感,当夜李白醉卧青泥岭主峰庞道洞。 至今,庞道洞仍像一只慧眼,或者说像涌吟巨著名篇的仙口,深遂于铁山主峰的悬崖峭壁,让人沉思。真可谓李白一首蜀道难,壮豪情怀天下传,多亏徽酒助大兴,仙山美景不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