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奎的脱贫“良方”
“等这场雪化了,今年的药卖出去,我就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1月10日,望着窗外田间厚厚的积雪,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铺村村民李守奎说出了2018年的愿望,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几年,戴着贫困户的帽子,我心里比谁都急。”李守奎今年58岁,原本也是村里生活不错的人家,不料3年前妻子突发重病,连续做了几次大手术,3个孩子又先后考上大学,昂贵的手术费用和孩子们上学的开销,一下子把他的生活拉入低谷——老李返贫了。
2014年,李守奎被村里“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亲戚朋友们纷纷叹息,老李这辈子怕是翻不了身了。“记得那年冬天,我出门给即将开学的孩子借路费,在雪地里站了好久,始终不知道该往谁家去、向谁开口。”李守奎从那天起,决心不能再穷下去了。
李守奎想脱贫,扶贫干部看在眼里。陇西县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县农牧部门专门从省里请来中药材种植专家进村入户,手把手教贫困户种植中药材。李守奎每次听课,都挤在最前面,生怕错过专家讲的知识,他把每一次培训都当做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李守奎很快掌握了各类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他种植的黄芪和党参,品质比别人家的好多了。2015年秋天,他背着自家产的黄芪来到药材市场,打算卖点钱给孩子汇生活费。一位从吉林远道而来的药材商,一眼就看中了他的药材,买走了全部存货。没多久,他又接到那位药商的电话,邀请他前往吉林,为企业的药材种植基地提供技术辅导,每个月工资6000元。
“大伙儿都说肯定是骗子,可我寻思,自己日子都穷成这样了,还有什么东西可骗?”李守奎在对方三番五次诚恳邀请下,坐上了去吉林的火车。走的时候,连车票钱都是亲戚给凑的。半年后,李守奎拿着3万多元工资回到家里,出门见了世面,兜里有了“光阴”,李守奎列下了自己的脱贫计划。
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李守奎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款,将贷款全部买了种子和药苗,家里的6亩地全部种植药材。2016年,他种植的黄芪和党参卖了6万多元,纯利润达3万多元。李守奎的妻子经过治疗病情好转,能到地里照看药材了。老李种完苗子,就到外村传授种植技术,一年还有了6万多元的“技术收入”。
这两年,他的孩子们相继大学毕业,一个考上县里的公务员,一个在沿海城市工作,李守奎的日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药材产业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有了盼头。”三十铺村村支书梁想成告诉记者,近几年,村里800多户农民中有三分之二都种了药材,还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村里2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相继脱贫,如今只剩下92户。
在陇西县,蓬勃发展的中药材产业,正在带动当地43.3万农业人口走上致富路。如今,当地已形成一条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交易产业链。2017年,陇西县中药材种植品种达310种,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