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李克强4个瞬间:从冰天雪地的阿斯塔纳到酷夏马六甲

13.12.2015  15:49

  中国兰州网12月13日消息 故事要从中亚的冰天雪地说起。

  2014年12月14日,零下17度。李克强以罕见的皮毛帽子造型亮相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这本身就预示着此次访问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

  外面有多冷,双方的交流就有多“热”:李克强总理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会谈,从原定交互传译一小时,变成同声传译一个半小时。稍微了解一点外事翻译的人都懂得,这样的变化中,两国领导人谈的深度和广度,远不止以翻倍计!

  “国际产能合作”倡议就此诞生。李克强紧扣哈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光明大道”计划,提出中国富裕且优质的产能可以与哈方对接,深度合作。因为找准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契合点,揭示了包容性增长的广阔前景,不仅可以加速当地工业化进程,而且还会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所以当李克强的这一提议刚一抛出,纳扎尔巴耶夫当场不由自主拍了一下桌子,兴奋地说:“就这么定了!”随后,这位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将李克强提出的中哈产能合作一揽子计划命名为“李计划”。

  一年来,中哈双方已经确定了数十个产能合作项目、超过200亿美元总投资,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

  如果说哈萨克斯坦的辽阔冰原奠定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坚实起点,那么拉美的广袤雨林则见证了其茁壮成长。

  2015年5月20日,当李克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长陪同下,登上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为里约奥运专线制造的地铁列车时,这列“开往奥运的地铁”,似乎象征着国际产能合作这粒冬天播下的种子,乘上了“开往春天的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