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金随中国科考队赴南极 将揭开1.8万年前面纱

08.11.2015  10:54

    原标题:寒旱所李传金随中国第32次科考队奔赴南极昆仑站 将揭开1.8万年前末次冰盛期面纱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1月7日上午,中科院寒旱所副研究员李传金随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第二次奔赴南极昆仑站执行内陆科考任务,预计将于明年4月13日结束3万海里征程回国。

  据悉,此次考察队由277名队员组成,计划航线是从上海出发经澳大利亚到达中山站、长城站,在智利补给后,经罗斯海维多利亚地到达澳大利亚凯西站,然后再次到达中山站。在完成预定任务后,经澳大利亚回国,总航程约3万海里,历时159天。

  记者昨日电话联系到已经登上“雪龙”号的李传金,他告诉记者,出发前上海天气不错,还下了点雨,一会儿就晴天了。作为南极科考内陆队28名队员中的一员,他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我国继续开展的深冰芯探测,将在原来300米的基础上再钻探150米,深探至冰下450米左右。这段冰芯能把科学家们带回距今1.8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期。末次冰盛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极寒冷时期,那时全球陆地约有24%被冰覆盖,而现代仅有11%。了解末次冰盛期的数据,对气候气象、空气、水文、地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他此行还承担着中山站——昆仑站沿线冰川学考察、在冰穹A地区安装一套新的自动气象站及考察沿线自动气象站维护和上海——中山站航程大气气溶胶采集、昆仑站气象观测等科考任务。

  李传金说,南极科考内陆队将不再前往罗斯海。科考队在那里完成的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最后一次优化选址工作。同时,我国首架极地专用固定翼飞机,将在南极拉斯曼丘陵、格罗夫山、昆仑站等区域试飞,并开展试验性航空遥感遥测工作。

  人物简介

  李传金,男,1981年11月生于山东省泰安市,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00年9月考入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地理系学习。2007年5月获中科院寒旱所理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考取中科院寒旱所博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中科院寒旱所并获博士学位,随后留所工作至今。曾参加过20余次南极、北极、青藏高原野外考察及冰芯钻取工作,其中2012年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考察,2009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赴格陵兰冰盖参加中国、丹麦等14国联合进行的NEEM深冰芯钻取现场作业。(记者何燕/文李传金/图)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