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祥:让专利从证书上“走下来”  

24.12.2015  00:10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的“工行杯”感动甘肃·2015十大陇人骄子评选活动全面启动,从今天起在《甘肃新闻》栏目对候选人事迹进行展播,今天播出的陇人骄子候选人是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兰州金东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祥。一名拥有26项发明专利的大学教授,他教授机械课程,也爱机械发明,可他不满足于将专利仅仅停留在一纸证书上,而是让专利接上了地气。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李万祥:“这个机器叫拉面机,我们攻克了三项核心技术,现在可以实现自动拉面,而且拉出来的面条口感非常好。

这位侃侃而谈介绍牛肉“拉面机”的人就是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李万祥,,兰州牛肉面“拉面机”“便携式收割机”都是他的发明,看着自己的发明技术日渐成熟,走向市场,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打心眼里高兴。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李万祥:“每一项产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呱呱坠地,慢慢成长起来最后到产业化,我觉得非常幸福。

李万祥说,从证书上“走下来”的专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专利。他发明的“便携式收割机”不仅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而且已经进入中试阶段,马上就要生产上市了。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李万祥:“这是我研发的便携式收割机,它简单轻巧,大面积收割用联合收割机,小面积收割,它带起镰刀,非常轻便,也可以折叠,操作非常简单。

除了拉面机、便携式收割机,在李万祥的厂房里,还有牛肉拉面面棒机、智能窗户等等,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发明。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李万祥:“智能窗户模型,研发成功以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物联网实现远程控制,比如在上海三亚都有房子,每隔两三个月想透透气,我就可以通过手机办公室的电脑实现远程控制,使那边的窗户打开,实现通风。

光有发明专利,没有产品怎么办?李万祥不想把他的发明放在实验室里,于是他开始找人融资盖厂房,自己加工制造产品。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李万祥:“我本身是机械专家,但融资、财务、企业管理都是从零开始学习的,创新创业之路还是非常困难。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第一个基桩钉砸下去的时候,李万祥就知道,他必须要把这条创业之路走下去。如今,李万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生产。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 冯银兵:“他那种精神,孜孜不倦,那种奋斗,永不停息的精神,我特别感动。

从厂房的建立,到产品的研发、公司的管理,再到产品上市销售,李万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同事们。

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培训教师 杨世林:“现在融资是相当困难的,有些事咱们只能看在眼里,有些他吃到的这些苦头,遇到的问题我们可能还无法想象得来,从这个方面来说的话我是相当的佩服。

在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内,李万祥现已拥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资产规模达到1000万元,有员工25人:3项专利产品已经产业化,实现销售额一千多万。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接地气”的发明专利,正在从这个“工厂课堂”走下证书,走进人们的生活。

记者:兰州台,尚爱萍,吴兆祥  兰州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