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直机关学习贯彻“全面深化改革”专题交流会发言摘登

31.12.2015  15:19

  原标题: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发挥机关党建服务保障作用——

  省直机关学习贯彻“全面深化改革”专题交流会发言摘登

  顺应需求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人社事业新发展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机关党委书记李杰

  省人社厅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社领域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一、助推发展,确定改革事项。一是坚持正确方向。把省委和人社部2014-2020年改革规划中列入的改革事项全部纳入,确定改革的重点任务、目标举措和时限进度。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养老保险“双轨制”、收入分配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三是坚持民生取向。聚焦就业、社保、增收等重点民生领域,使全面深化改革与群众需求很好地对接起来。四是坚持破题指向。把一些切口小、改革条件成熟、比较容易解决的事项作为突破口,增加了新任务,充实了新内容。

  二、注重实效,着力抓好落实。一是突出提高就业质量抓改革。出台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突出服务业吸纳带动就业的主渠道和就业质量。二是突出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抓改革。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改为社会保险方式,结束了养老保险政策“双轨制”。三是突出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抓改革。出台了深化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与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制度。四是突出强化人才服务大局抓改革。出台了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意见,对符合职级晋升条件的30202名基层公务员晋升了职级。五是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改革。建立完善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企业用工实名管理等六项制度。

  三、着眼长效,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各项改革任务的协调落实。二是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分类对待、稳步推进的原则,区别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稳步推进改革。三是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月报制度,对照工作台账,跟踪工作进度,督促厅系统责任处室和单位,报方案、报进度、报成果,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跟踪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关于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省委改革办协调处处长张涛

  省委改革办作为推动全省改革发展、为省委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职能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深刻理解和认识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一轮全面的、深化的改革。全面体现在从以往主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转向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制度建设改革;深化体现在从以往浅表型、易突破的环节改革进入趟“深水区”、涉“险滩”和啃“硬骨头”的阶段。这是一轮系统的、协调的改革。系统表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构成有机的整体;协调体现在改革路径更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改革过程更注重各层次利益的评估和统筹、改革机构具有更高的组织化程度。这是一轮持久的、制度的改革。持久表现在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制度表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二、统筹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抓周密部署。制定省委贯彻落实《意见》和2014-2020年《实施规划》,确定16个方面、346项改革任务,健全完善了改革任务落实体系。二是抓协调推进。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决策部署,研究重大思路和关键举措,审议重要改革方案,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是抓落地见效。对接中央部署,细化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确保中央改革部署落到了实处、见到了实效;注重结合“3341”项目建设工程、“1+17”精准扶贫行动、“13685”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等重大战略谋划改革举措,拿出实招硬招。四是抓舆论宣传。搭建改革部门和宣传部门的联系平台,营造了关心改革、拥护改革的浓厚氛围。

  三、严实践行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确保精准对接。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突破性和先导性环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落实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二是要确保精准聚焦。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突出制度建设,突出构建发展新体制。三是要确保精准发力。既注重政策、方案、力量和进度“四个统筹”,又突出重点、对准焦距,确保改革任务相协调、改革进程相衔接、改革成果相配套。四是要确保精准落地。加强培训、交流和指导,提高推进改革的能力和素质;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用人导向和拥护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全面深化农业水价改革

  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副局长龚真军

  省水利管理局着力破除利益藩篱,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推动水利事业改革发展。

  一、农业水价改革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调整阶段(1995—1998年),把农业水价纳入商品价格管理,农业水费实现了从行政事业性收费向商品价格的转变。二是发展阶段(1999—2011年),以规范水利工程成本核算为基础,并依据供水成本逐步调整水价。三是综合阶段(2012年以来),以农业水价综合配套改革为主,以水权制度改革促进水价改革。

  二、制约改革的因素。一是水利设施薄弱。全省斗口以下计量设施配套不足23%,导致农民用水户之间仍以计时或“搭伙”方式灌溉,输配水过程“跑、冒、滴、漏”仍存在,农民承担了“隐形”水费。二是自然禀赋差异大。从区域上看,水价调整机制不完善,水价的形成不能反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也不能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及时调整,现行水价与成本长期倒挂。三是顶层设计不配套。当前,种子、化肥、农药、机耕、劳力等农资价格已经放开,但水价仍然是政府定价。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管理体制不顺,导致水管单位“造血”功能差;另一方面,投入机制不健全“输血”功能不足。

  三、把握改革的方向。一是深化改革应做到五个更加注重:注重政府宏观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注重水价政策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落实和执行改革政策;注重水价调整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行科学合理的计价方式、计收方法;注重补偿成本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奖补机制;注重水价杠杆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群众的用水权益。二是全面改革应抓住六个要点:要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明晰工程产权,开展农业水价综合配套改革;要建立农业水权与土地承包制结合的分配制度,使水权与土地面积匹配,并随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而流转;要科学合理制定灌溉用水定额;要建立节水奖补机制;要完善末级渠系和计量设施;要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和市场。三是推动改革应做到三个创新:创新水利投资机制,加快组建水利投融资平台,吸引市场资本、社会资金大规模投入水利建设;创新水价改革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新格局;创新水价管理机制,指导和规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惠及全民的新体制

  省卫计委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任小东

  省卫计委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医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开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境界。

  一是夯实基础,保证基本。我省医改决定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全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竞聘制、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药品零差率销售制等“十制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极大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是储备人才,科学发展。坚持一手抓自主培养,一手抓队伍管理,着力提升现有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连续5年为乡镇卫生院招录了1.75万名医学大学生和执业医师,自主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5万多人次,选派1.3万名城市医务人员到基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同时,广泛开展“西医学中医”活动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共培养中西医结合医生3500名,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3300名。

  三是强化监管,优质服务。探索建立了以“四排队”“八排队”和积分管理的行业监管措施。即对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进行排队,将排队评比结果与医务人员诚信记录和处方权管理相挂钩。对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单病种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进行排队,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四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中医床位补助提高到同级西医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将中医院医保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20%,对使用中医诊疗技术的费用,医保资金给予全额报销,鼓励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把中医药服务延伸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及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医药技术设备,支持基层医务人员利用地产中药材和适宜技术为群众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深化宗教事务管理改革全面维护宗教领域稳定

  省宗教事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源

  省宗教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四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一、做加法,夯实基础。将除涉密以外的28项各类行政职权全部上传至甘肃政务网及时公开,完成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清理,全局行政审批工作均未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工作,对全局54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考试,发放了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率达到100%。

  二、做减法,便民利民。开通了甘肃省宗教事务局政务网站、甘肃省穆斯林朝觐报名网站、宗教信息地图。对局所承担的7项行政许可项目编制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和受理单。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减少文件简报,坚持厉行节约,建立健全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

  三、做乘法,确保稳定。不断强化对“三支队伍”的培训,截至目前受训人数达6万多人次。依托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积极开展教职人员学历教育,并建立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培训中心。开展“讲经、解经”工作,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在全国率先展开了教职人员任职备案工作,宗教政策、法规“六进”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目前获得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称号的活动场所达到33处,省级场所228处。

  四、做除法,争取民心。一是矛盾纠纷挂牌销号,成功化解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61件,省内产生影响的矛盾纠纷102件。据估算,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二是实施宗教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十省区宗教工作联席解决问题。三是精心组织朝觐工作,增强了穆斯林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四是全力抵御境外极端宗教势力渗透,配合安全、公安等部门依法取缔了多处非法宣教点,联合统战、民族等部门在全省广泛开展“爱国爱教”等多种主题活动,避免了极端宗教思想的传入。

  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省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党支部书记孙瑞民

  省发改委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全力以赴推动落实。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新老问题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问题,通过改革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化解潜在风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和催生发展新动力。认真梳理阻碍和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深入调研,分析原因,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政策。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分析研判阶段性改革态势,及时分析查找全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适时调研政策,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

  第二,做好统筹协调。认识和把握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既做到“点”上重点推进,又注重“面”上协调配合;既抓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的密切协作,又抓上下级之间的互动衔接。

  第三,坚持重点突破。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坚持“定好位”“防越位”“补缺位”,发挥主动协调有所作为的作用。对中央已经明确的改革任务,不等不靠,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及早落实、不折不扣、全力推进。对中央没明确要求,尤其是各地自选的改革任务,先行做好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和群众呼声,在先行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基础上,审慎推进。打改革持久战,既不“赶超冒进”,又不“落后于人”。坚持循序渐进,频频发力,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求质的突破。

  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攻坚

  省交通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桑吉才让

  省交通厅不断破解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步伐。

  一、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改革。一是简政放权加快前期工作。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公路建设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全省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权限的通知,进一步向市、县一级政府下放公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审批权限,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二是创新思路优化建设管理体制。推动建立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建设、市州政府负责地方高速公路和省道建设、县市区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三级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三是多措并举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加快建立中央专项资金与地方财政共同兜底、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相互补充、社会资本全方位参与的交通投融资管理体制。

  二、鼓励先行先试,树立改革样板。在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面,优选了平凉至天水等10条高速公路作为全省首批交通基础设施PPP试点项目,组织申报的兰州中通道等9个公路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加快PPP项目进度,指导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完成了徽县至两当等3条高速公路PPP实施方案,两徽高速还被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示范项目,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高速公路示范项目。在创新公路投融资建设管理模式方面,鼓励各市州政府和建设业主因地域因项目灵活采用不同建设模式和筹资模式,取得了较好示范效应。

  三、密切衔接互动,强化宣传督导。按照“两个率先、三个结合、四个互动”抓好深化改革。“两个率先”就是把中央、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已经明确的改革事项率先做起来,把长期制约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改革条件已经成熟的事项率先做起来。“三个结合”,就是把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化改革工作与中央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相结合,把整体推进改革与重点单项突破相结合,把改革总体方案与配套保障措施相结合。“四个互动”就是重视与上级改革部门的互动,及时将部门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报告;重视与相关省直部门和市州政府的互动,加强衔接联系,争取各方支持;重视与各省交通行业主管单位的互动,交流经验,互通有无,为我所用;重视与改革试点单位的互动,共同把脉会诊和协调解决改革试点过程的有关情况和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省文化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强科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服务保障作用。

  一是抓能力生成,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推动改革的本领。坚持把推进深化改革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作为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通过开设开展读好书活动、组织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知识竞赛等途径,大兴学习之风,分层次、分类别、多领域、广覆盖的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集中轮训,推动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是抓组织引导,积极动员机关党员干部投身改革实践。今年以来,在省直文化系统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改作风,树新风,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各项改革工作任务融入本职工作,自觉投身深化改革大局,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服务群众和正风肃纪上当先锋、作表率,使每一个机关党员干部和机关党组织都成为推动改革的主体。

  三是抓队伍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组织推进作用。坚持培养选拔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教育党务工作者热爱机关党建工作,增强推动服务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握服务改革的新要求,增强创新工作的内在动力;加大党务干部教育培训、挂职培训、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力度,为机关党务干部成长进步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努力使机关党务干部成为推动服务改革的行家里手。

  四是抓督促检查,着力监督机关党员干部严守改革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批对省直文化系统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多次组织明察暗访,严肃处理违纪人员,监督机关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提高在改革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确保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决执行,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

  抓好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闻广电产业发展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马小英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产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全省新闻出版广电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打牢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一抓组织保障。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全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二抓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2014—2020年)》,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细化为8个板块78项具体任务,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三抓学习宣传。运用“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活动、机关大讲堂、道德讲堂等学习平台,多渠道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良好思想基础。

  二、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利益关系。一是处理好事业建设与产业经营的关系。在事业建设方面,紧紧抓住宣传、平台和人才三个重点,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配强领导班子。在产业经营方面,紧紧抓住立足主业、规模效益、市场风险三个关键问题,走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主业型、实力型、效益型”发展路子。二是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有机统一,通过新闻宣传抓导向、内容生产抓品牌、事业建设抓平台、干部队伍抓班子,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局面。三是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依托广播电视采编力量、信息渠道和制作流程,生产更多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的新闻内容。四是处理好理想信念与民生为本的关系。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做到政治上清醒、导向上坚定、行为上廉洁。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形成了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一是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抓了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调整、取消等工作,有力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先后取消行政审批13项,下放4项,合并减少6项,全局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30项,并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入驻省政府政务大厅。二是推进体制改革。严格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三定”方案,按期顺利完成了省级新闻出版、广电机构整合和职能调整任务。三是培育市场主体。紧密契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紧紧围绕“6551”文化产业体系布局,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引导新闻出版广电领域健康发展。

  深化交易改革打造阳光平台

  省公共资源交易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宝予

  省公共资源交易局运用“制度+科技”手段,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

  一是着力机制创新,再造交易流程,强化权力制约。构建了受理与组织相分离、开标与评标相分离、专家抽取与评审相分离、操作与监督相分离,标书统一代售、项目统一进场、信息统一发布、场地统一安排、评标专家统一抽取、保证金统一收退的“四分离六统一”的运行机制。建成了由候标和询标区、交易服务大厅、行业集中监管区等7个功能区组成交易平台。针对交易过程中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进行了限时办结制、开辟绿色通道等18项改革。

  二是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交易效率,规范交易行为。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软件与交易场所配套硬件设施有机结合,拓展自主研发了由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电子服务交易平台系统、电子行政监察系统等“一网九系统”。建立了由交易数据统计、量化监督、定性评价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电子行政监察系统,将交易活动纳入监察范围,实现了电子监察对交易过程的全覆盖。

  三是紧盯重点任务,建立保障措施,深化交易改革。积极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工作,先后制定了操作规程、现场管理等五个方面47项制度。首先,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其次,建立全省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机制;第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和诚信记录平台,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对项目操作、运行模式、服务规范等八个方面的服务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向着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