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重复流浪这道难题能不能解

01.06.2014  03:33

制图 杨加丽

    今天护送回家,明天出门重新流浪……这是兰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流浪未成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流浪的孩子,在救助人员不断地接与送中,在重复流浪的过程中,这些孩子慢慢长大,而更小的孩子则继续着这种“命运”。如何让未成年人不再重复流浪,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成长的“”,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兰州晚报记者彭维国

    A

    案例

    一个没人要的流浪儿

    “哪里是这个孩子的家?”近日,兰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遇到一件麻烦事:他们接收了一名苏州市救助人员送来的孩子,但在接下来护送孩子回家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怎么也找不到答案。

    这个孩子称家在张掖市高台县,从小在定西市临洮县的外公家长大,他要回外公家。可是救助人员联系到孩子外公时,发现老人的户口在张掖市。老人称,孩子的父母离异后由他带大,可是这个孩子经常离家出走,他现在年纪大了管不住,不愿意接收。其后,救助人员将孩子护送到张掖市,交给当地救助站送孩子回家。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个孩子又被西宁市救助站送到了兰州。原来,张掖市救助人员找不到孩子的父亲,打听到他母亲在西宁市,与对方联系后就将孩子送到了西宁。可西宁市救助人员与孩子母亲联系时,她却变卦了,说孩子在社会上多次流浪,沾染上了小偷小摸的坏毛病,坚决不收留。西宁市救助站没有办法,只好又把孩子送到兰州来。随后,兰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只好再次与张掖市民政部门联系,将孩子护送到张掖,让民政人员继续寻找孩子的父亲。

    就这样,护送了好几次,走了2000多公里,孩子还在回家的路上。对于兰州市救助站来说,这不是个例,救助人员每年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未成年人缺乏温暖的家,导致重复流浪。

    “去年,有个内蒙古乌海市的孩子,我们送了有六七次。”兰州市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颜建兰说,反复流浪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来来去去中,一些孩子都成了熟人。由于救助站是临时救助,只能将孩子护送回原籍,而孩子流浪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依然会外出流浪。

    B

    难题

    临时救助无法杜绝重复流浪

    流浪儿童救助机构是一个临时应急的庇护站,最终目的都是送孩子回到家。但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孩子就没有健康成长的环境。提起未成年人重复流浪问题,兰州市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负责人王振华这样说。

    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只是短期的、临时性救助。于是,未成年人只是简单地被送回家,而孩子外出流浪恰恰是家庭原因造成的,送回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复流浪就在所难免了。

    颜建兰说,根据他多年观察,重复流浪的孩子以离异家庭居多,再加上家庭暴力、父母关系不和谐等因素,往往有家不愿回,造成救助机构对其反复救助,成为救助站的“熟人”。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焦若水是一位社区、社会学研究专家,近期与市救助站合作做一项关于兰州流浪人群的调查研究。他认为,要根本解决未成年人重复流浪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来抓,未成年人所在地的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解决外出流浪孩子的上学、生活等问题,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杜绝未成年人外出流浪。此外,临时性救助与长期性救助要结合、援助性救助与保护性救助配合。国家用在救助方面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解决流浪的原因,重复临时性救助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造成救助资金重复、无效地使用。

    C

    建议

    全社会联动让孩子不再重复流浪

    “流浪儿童从简单地回家到回归正常,这条路很漫长,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兰州市救助站负责人说,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也不单是某个部门的责任。他建议从未成年人流浪的根本原因着手,建立长效救助机制。

    尽管我国法律法规一直不断加强完善流浪未成年人的保障,然而由于这些法规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造成流浪儿童重复流浪。

    近期,兰州市救助站做了尝试,一个因为家庭原因多次流浪的孤儿,呆在救助站坚决不回监护人家里。救助人员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得到孩子的监护人同意授权,经过民间组织的协助,将孩子送到一个全封闭的学校上学,对这个结果,孩子和监护人都表示满意。

    “每个流浪未成年人出走的原因各不相同,统一护送回家,实际上就是送回户籍所在地而已,并不能让这些孩子真正回家。”兰州学者令平说,流浪儿童回到家,家里并未给他们一个可以不再流浪的环境,流浪就会再次成为这些孩子的首选,从流出地解决根本问题,才是一个治标又治本的办法。焦若水也持同样观点。他说,防止未成年人重复流浪,需要社会和家庭一起努力。从某些方面来说,社会有更大的责任,因为孩子重复流浪说明家庭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社会要介入,警务工作要下沉、社区工作要下沉、政策要下沉等,对那些家庭暴力、虐待、监护不到位的行为进行干预,给未成年人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